当然,这个转型是姜庆鸿提出来的。
当时,在破产边缘的姜庆鸿提出了一个想法,用整个红星镇的资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贷款来的钱,不是发放遣散费和养老金,而是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将红星化工厂来一个彻底的更新换代。
这几乎是放手一搏的姿态。
如果赢了,那红星化工厂就活了,如果输了,不仅化工厂彻底倒闭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样的冒险,按理说红星镇镇政府不会答应啊,县委也不可能会答应啊。”
杨靖疑虑地说道。
郭子君点了点头,说道:“理论上来说,确实是有些太冒险了,但是最后这个提议被通过了,主导这个提案被通过的人,就是左世忠。”
“是他?”
杨靖有些奇怪。
想了想问道:“有点奇怪啊,当时的左世忠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县里的权力,掌握在林新杰和金友山的手里,如果他们不同意,县委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郭子君点了点头。
说道:“我爸当时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告诉我,左县长的提案之所以会被通过,理由很简单,那个时候,是林书记和金书记斗争的高潮期,双方不相上下,任何人的支持,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后来,左县长在那个时候,倒向了金书记,得到了金书记的支持,对于林书记和金书记来说,这个结果,都是无关痛痒的,一个集体企业的生死,对他们来说,似乎没那么重要,所以,这个提案最后都没上常委会,只是开了一个小型的书记办公会,就被确定了下来,这本来也是县政府的分内之事,林书记和金书记,其实也不是太感兴趣。”
这么一解释,杨靖的心里就了然了。
的确,一个集体企业的放手一搏,放到常委会上讨论,的确是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不管是林新杰还是金友山,当时不在意,也是正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
姜庆鸿完成了向银行的抵押贷款。
因为是县委同意的提案,当时左世忠也是给银行打了招呼,才放出了1300万的贷款。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红星化工厂在资产不足六百万的情况下,却贷出了两倍多的钱,完全是因为有了县政府的支持。
“杨书记,这上面的内容,都是资料中有的,接下来的,是资料中没有记载的内容,这才是重点。”
突然,郭子君说了一声。
杨靖的心里凛了一下,点了点头,示意郭子君继续说下去。
红星化工厂的改革,说是要引进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在姜庆鸿去国外考察回来之后,发起了企业债,也就是说,员工可以通过内部购买的渠道,购买红星化工厂的企业债,这些企业债在一年内不兑现,一年之后,可以转变成企业的股份,可以实现企业对员工的分红。
因为整个改革是像模像样的。
加上银行也房贷了。
县政府也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红星化工厂的员工,掀起了一波购债潮。
很多员工,几乎都是倾家荡产地去买企业债,以为是找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等到企业赚钱了,那就可以躺赢了。
这些债券,其实都是非法的,而且也是没有记录在资料里的,仅凭着企业债这样的事情,就聚拢了大概七百万的现金。
七百万!
如果全厂两千名员工全部购买的话,合计下来,一个人出资在35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