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鲜艳的写着“第六届江水县乡村医生培训会”的横幅,悬挂于会议室墙壁的正中央。
讲师是隔壁镇的一个医生,七十多岁,戴着一个老式的白框眼镜,名叫张得顺,身上深蓝色的工服洗得都都些发白,不过起来很齐整,很干净。
台下,刘三毛坐在第一排,看到王大棒来了以后狠狠地瞪了一眼。
会议室已经很满了,就中间的几个位置还空着。
王大棒扫了一眼,低头快步走过。
“我们在遇到病人的时候,在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生活习惯等情况后,再对症下药。”
“比如头疼脑热,这个应该是咱们最常见的一种病了。病人来了以后,你们怎么办?对,先退烧,退烧之后呢?别管别的,先把吊瓶扎上再说!一个疗程就是七天起步。”
“咱们在治疗病人的时候,还有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要快,要开见效的药,什么霉素、沙星、头孢、西林,这种能抗菌抑菌的药物,你就直接开,让病人直接吃,当天晚上就见效了,谁不夸你好?”
“这都是我行医五十多年的经验,还不赶紧记下!”
台上,张得顺正摇头晃脑地讲解治疗经验。
不听还好,这一听,王大棒感觉三观都要崩塌了。
整个张得顺咋一看,挺爱干净的,挺有文化的一个老头,怎么从嘴里说出来的话那么不靠谱。
上来就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一听就是老古董了,只适用于那个药品紧缺的年代。
放到现在,全是错误的办法。
可底下的人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做笔记的。
刘三毛也是连连点头,点评道:“张医生的话非常有道理,既能提高大伙的医学水平,更好地服务村民,同时呢,也可以为咱们镇医院创收嘛。”
王大棒哭笑不得,原来是这样。
前面都是一堆废话,最后一句“创收”才是关键。
可不得创收嘛,人家就是个头疼发热,你上来就是七天的吊瓶套餐。
能不挣钱吗?
同时,王大棒也有点奇怪,这不是县医院举行的培训吗,怎么让同为村医的张得顺来了。
“好,今天的课暂时就先讲到这里,我问几个问题,咱们就下课吃中饭。”
张得顺推了推镜框,说道。
刘三毛补充道:“我说两点哈,这一次培训是记录在案的,提问也是很重要的,答对了没奖,答错了罚款五十。”
“那个……”刘三毛熟练地拖着长音:“回答问题都积极一点哈,待会县医院医生来了,也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实力。”
王大棒嗤笑,狗屁实力。
张得顺和刘三毛都是赤脚医生出身,在那个时代缺医少药,比的是看谁治聋治瞎的少。
刘三毛就算是从一筐烂桃子里面,挑选出来一个勉强能咬上一口的那种。
当年要不是最老一批赤脚医生都过时了,刘三毛还真不一定有机会坐上现在的位置。
等他当上了院长以后,也不抓紧学习,免得出洋相。
可是他玩上了溜须拍马这一套,偷偷摸摸不知道搞了多少钱进自己口袋,至于,那些专业的东西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
就在王大棒遐想之际,耳边突然钻进来,一句:
“那个,王大棒,小王医生,你回答一下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