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悟道大学> 第1103章启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3章启灵(2 / 2)

过度迷恋,终将回到痛苦里。

人是来感受过程的。

每一种感受就是一种味道,酸甜苦辣咸,通通品尝过,才算是真正的人生。

其中人生没有所谓的好景与坏景,皆是人生风景,皆是人生味道,何必分那么清楚呢!

带着眼睛,可以看遍世界风景。

带着思想,可以悟透世间道理。

带着情感,可以品尝人间百态。

人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体验一段时间就会离开。

何故为了短暂的东西而失去体验的机会呢!

这种心态便是无,便是空。

有人说这是逆来顺受,是被动的。

可这有何尝不是主动选择呢!

在痛苦里接受痛苦,慢慢品尝这种滋味,在幸福里,慢慢欣赏,但也要居安思危。

这种心境自然就会无往不利,自得其乐,顺其自然。

这便是第二个条件,顿悟。

只有真正接受痛苦,便开始顿悟。

那么,人自然而然就会与众不同。

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吾性自足,何须外求。

这便是顿悟之后的状态。

当然,这是需要很大的积累才能够达到的。

所以,勉强可以把华夏人分为三类人。

第一种是底层人民,也是主体,

时代的贡献者。

第二种就是底层人民之上,修行之人之外的存在。

也就是政府人员,企业家,教育家等等。

对知识了解,对智慧有一点涉及的人。

这第三种就是修行之人了。

不过,在修行之人看来,其他人都是世俗之人。

因为他们遭受人心人性和七情六欲的影响太大了。

很多东西都与修行者大不相同。

世俗之人都在以自己心中的是非利弊来观察别人。

你所谓的是非利弊都只是自己的主观决断罢了。

与真相相符吗?

世俗人看问题基本上都是静态而短暂的,修行者是动态而长远的。

你看的是个人的利弊得失,修行者看的是一群人,甚至人类的利弊得失。

你看的是自己的一辈子,而修行者看的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法则。

普通人有时间限制,于是有了生死。

而修行者没有时间,没有生死。

于是就有了彼此之间的差异。

人们经常盯着眼前的利弊,而且当成了最后的利弊。

于是就给自己一个目标,这次一定要当上什么,这次一定要得到什么。

或者是把这种观念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让他们跟着一起痛苦。

这是人干的事吗?

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啊?

或许他们都听说过,却不以为然。

普通人只看到了坠马断腿的痛苦,却看不见断腿换命的幸运。

他们眼里全是短暂的目标,却未见整个人生的目标。

在修行者看来福就是祸,祸就是福。

可不是普通人那样福就是福,祸就是祸的狭隘观。

因为普通人不懂转化之道,所以他们只是以自己中心的判断为判断。

而修行者就不存在这些痛苦,是福很好,接下来更要警惕行事。

是祸没有关系,可以慢慢转化过来。

所以,他们无所谓好与坏,福与祸。

这也是孔子讲道的境界,无可无不可。

你只管去做就是了,短暂的结果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但是不到人生终点,那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真正的修行者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成与不成的都一样,或者是根本没有成与不成的念头。

另外就是这个做也不是胡做。

而是在佛道之下做为,这也就是道政合一的设想。

佛道是注重认识世界,而国家是注重改造世界的,两者合起来才可以平天下。

道家有正确的认识,国家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因为佛道两家都是在研究世界的真相,这才是十分正确的道路,观念,方面。

再加上政府做的功能,那便是完整的一的存在。

人类的发展终将是一种光一样的速度。

可惜的是,世俗之人不懂,不敢,不会。

这是十分伤脑筋的事情。

毕竟,这样的事情老子就曾经做过。

道德经就是帝王学。

只是,华夏历代的掌权者又有几人研读过呢?

依旧还是道政不合一啊!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