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第0387章 前车之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87章 前车之鉴(2 / 2)

给予现代化的机械化军队的沉重打击,这样就能最有效的抑制多国部队的机械化军团的优势。

而且战术的选择。

也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来打击敌人,让敌人疲于奔命,并有效杀伤敌人,而不是被动挨打,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大范围的杀伤性武装很多,被动防守的一方非常吃亏。

以攻为守,这样反而能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也就不会兵败如山倒一样。

连一场象样的地面战都没有打。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的条件跟伊拉克相比,差得太多了,可是照样打胜战。

可见先进的武器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条件。

而最关键的还是使用武器的人。

赵卫东觉得,伊拉克方面根本没有做到知己知彼,不知自己一方的短处在那里,对方的长处在那里,而己方的优势有那些,对方的劣势在什么地方。

因此,在军事部署上,就必需扬长避短。

虽然说他们的军事装备,也是很先进的,但是跟米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

那他们就必需考虑,如何保存自己的问题。

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

当然,伊拉克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打胜仗的,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完全消耗了伊拉克的战争潜力,那根本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两国有100万人死亡,170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至少9000亿米元。

两伊战争,终于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结束了。

战争也让两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倒退了20至30年,伊拉克由战前的“军事巨人”变成了“经济矮子”。

外债高达800亿米元。

其实军事实力,也跟经济实力息息相关的。

做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米国,也在战前就必需考虑财力的问题,游说了众多国家提供巨大支持后,才开始实施打击,他们也怕战事胶着,纠缠不下,消耗不起。

可见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

消耗是何等的惊人,所以军事实力强大,依赖于经济实力强大,米国做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大国。

他才能够拥有十几个航母编队的大国。

还有拥有很多海外军事基地的大国。

也只有他才有这个实力支撑,而目前还是世界的另一极的苏联,虽然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因为经济上没有建树,导致大量的财力用到军备的竞争上,致使国内经济濒临破产的边缘。

赵卫东很清楚。

海湾战争也可以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

很明显,苏式武器装备跟美式武器装备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以看得出来,苏联的军事技术跟米国相比。

还是旗鼓相当的。

但为什么军事装备性能,又有如此的差距,很明显就是经济的差距,苏联的军事装备走的就是省钱的路子,为了节省成本,那么就必需以牺牲精度为代价,米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信息化优势。

M1A1坦克同样如此。

该坦克装备的热成像仪。

在夜间或烟雾条件下,可以识别1500米内的目标,而探测距离远达3000米,伊军T-72M配备的,只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

最大探测距离800米、甚至更短。

在战斗中,M1A1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到了“先发现,先射击”,战后很多伊军坦克兵俘虏回忆,他们只能朝着炮口火焰还击,所以,T-72M与M1A1的在海湾战争的较量。

就像是一个瞎子。

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搏斗,而这个视力正常的人还更强壮一些,T-72M战绩为0的惨败,也就不足奇怪了。

还有就是伊拉克飞行员。

对先进雷达认识不足。

苏联武器设计师对信息、传感器能力的缺乏重视,同样表现在战斗机上,伊拉克空军尽管不可能与米军优势的空中力量抗衡,甚至是无法取得战果也在情理之中,但伊拉克飞行员在出击中。

表现出的对信息装备发展的无知。

还是值得深思的。

米军报告如此记录:伊拉克飞行员普遍对联军战斗机的雷达跟踪,没有作出正确反应,大多数遭受联军战斗机攻击的伊拉克飞行员。

作出的防御反应。

往往是下降到很低的高度,他们确信联军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在低空截获他们,米军F-15、16等战斗机,都装备了采用平板狭缝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过滤地面杂波。

具备完善的下视和下设能力。

尽管米格29战斗机上装备的NO19雷达。

也为脉冲多普勒雷达,但下视能力却不可靠,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伊拉克飞行员的错误认识。

认为被米军战机雷达锁定后。

只要下降高度利用地面杂波,掩护就可以使雷达脱锁,从而避开半主动雷达制导的,AIM-7空空导弹的攻击,苏式战斗机在雷达等,信息装备上的落后,使得伊拉克飞行员、乃至最高指挥当局。

无法获得。

对最新军事科技的正确认识。

从而导致了伊拉克空军,未在战争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米军飞行员成功发掘,新型攻击战术。

相比之下,米军方面要幸运得多。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