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卫东,谢谢。”
赵卫东有点奇怪,这位阿姨太热情点了吧,他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很客气的表示感谢。
也确实会让人感到奇怪。
要知道这里可是,省委组织部的干部一处。
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机关,管的可是厅级干部,一般对人客气,也都很有分寸的,而自己只是一个,刚安排工作的大学生,她是没有必要对自己这么客气的,这个事情有点反常。
所以,赵卫东觉得有些奇怪。
其实赵卫东不知道,这个阿姨也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也刚大学毕业,也刚安排工作,就在省委机关工作。
她认为眼前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
能到这里来。
这么年轻,肯定不可能是领导干部,很大可能就是到大学毕业生,安排在部里工作,如果真的是安排在部里工作,人又长得帅,跟自己漂亮的女儿十分般配,到时介绍自己女儿给他认识。
看两个人有没有缘分。
如果自己的女儿,能有这样一个帅气男朋友,那该多好啊,然而赵卫东落落大方坐在那里,不卑不亢。
那个阿姨是越看越喜欢。
只是觉得这个赵卫东,也有点不简单。
她很清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安排到省组,肯定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冷静的,走到这个权威很重的部门,一定会有些忐忑紧张,不会这么镇静自若。
这时干部处的李处长走了进来。
看到办公室有一个,年青人坐在这里,他马上想到春节前,中组部有安排一个后备干部过来。
档案前几天就到了。
是一个华清大学的博士生。
这可是恢复高考后,全国第一个博士,而且非常巧的是,这个新安排过来的博士生,竟然是赵国钧的儿子,当时自己还跟唐部长,一起去送赵国钧同志,到南阳地区上任的。
可这才过去了几年。
赵国钧同志现在,已经是副部级领导了,已经是跟唐部长平起平坐了,原来他只是副厅级,跟自己的差距并不大。
没有想到,仅过去几年。
他竟然已经是副部级了,已经是自己的上级了。
自己跟他的差距已经无比巨大了,虽然说自己很快也就要离开省组,走上副厅的岗位,可是想要到副部,那还有很遥远的距离,李处长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去地区任副专员。
这个岗位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只要到了这个岗位,就算是进入高级干部的行列,如果自己的能力很强,每三年能上一个台阶。
副市长、副书记、市长、□□。
十二年后才有可能进入副部。
如果自己仕途不顺,厅级就是自己最高级别,就不可能跨过那道门槛了,李处长没有想到,父亲那么优秀,儿子竟然更加优秀,他认真的看了赵卫东的档案。
这个只有二十岁的大学生。
现在竟然是已经,担任副处两年多了,要知道赵卫东,还没有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而且到学校学习四年。
前面两年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
而后面两年担任,华清大学的团委副书记,这可是杠杠的副处级领导岗位,更让李处长吃惊的是,赵卫东还是华清大学,恢复学位制的第一个博士,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学位的价值。
李处长可是非常清楚。
现在国家提倡干部四化,就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特别年轻化、知识化,像是为赵卫东量身定制的。
年轻化,二十岁的副处。
在战争年代并不希奇,可是在和平年代。
那绝对是非常希罕,更不要说还有如此年轻的博士,这个四化干部,有谁比赵卫东更合适,李处长相信,全国绝对找不到第二个,而且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就已经进入中组部的国家后备干部名单。
当时自己看到赵国钧惊人的政绩。
知道他未来绝对是前程似锦,特意主动结交赵国钧,当时两人关系还不错,只是李处长想不到。
赵国钧能发展得这么快而已。
想到这里,李处长不禁佩服自己的眼光。
也确实,做为资深的组织部干部一处的处长,他虽然官职不大,但他看人的眼光,绝对是超级的,前年赵国钧到省里,部长找他谈话,他就觉得他能力非常强,肯定是前途无量。
因此他对赵国钧非常热情。
跟他交上了朋友。
果真赵国钧的地委副书记,才做了一个月,马上当上了行署专员,步入正厅门槛,正当李处长非常看好赵国钧时。
赵国钧竟然意外被调到。
特区去当市长,他当时也十分不理解,特区可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争斗最激烈的地方,两种理念冲突最大的地方,到那里不管工作做得怎么样,他都看不到前途。
工作没有做好,肯定没有前途。
工作做好了更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