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第0659章新的岗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59章新的岗位(1 / 2)

看来现在用得少了,因为蓄水池变脏了,估计用得比较少,可能只是用于浇菜了,所以不需要清理得很干净,在这个熟悉的地方,驻足徘徊了几圈,感受着完全不同的心境,怀念着少年时代走过的足迹。

接着他又拉着。

吴明华的手,开始向顶峰进发,吴明华有些纳闷,卫东跟自己一样,都是第一次到清凉山,可是她觉得有些怪怪的。

她感觉到卫东好像。

十分熟悉这个地方似的。

但是她跟他在一起三年多了,对于他过去的经历,她也算是比较了解了,她听卫东说过75年就离开了河西,到香港办公司去了,很明显75年还是部队驻扎,属于军事禁区,平常人是不可以上来的。

吴明华知道。

在1976年春节过后,部队才离开的清凉山的,据说部队把山上的设施,都移交给河西中学。

让河西中学。

就在清凉山办分校,后来学校也在山上。

办了几年分校,河西中学的高年级学生,肯定都在山上上过学,如果是1976年,卫东还在河西中学上学,那是肯定到过清凉山分校,而且会在分校生活很长时间,如果是这样,那绝对是对清凉山非常熟悉的。

可他在1975年。

就离开河西到香港去了,听他说1975年9月,他的学籍关系就转到县一中了。

只是请长假。

那时应该就在香港,再回来时。

就是参加通义一中,高中的毕业考试,她也是在他回学校期间,在河里游泳时候,机缘巧合的认识他,并一见钟情单恋上他的,后来是上大学参加工作,其实参加工作后的事情。

她都很清楚。

很明显赵卫东这十年来,并没有到过清凉山,而有驻军的时候,更不可能来到清凉山。

只是吴明华怎么也想象不到。

赵卫东竟然是前世。

在河西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来到的清凉山,当然这一世,他并没有来过清凉山,他此时追寻的都是,他前世留在清凉山的足迹。

有人偏爱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有人陶醉于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人在寒风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受益颇深。

而赵卫东则对眼前。

这如诗如画的秋天却情有独钟,尤其是清凉山秋天的山景,更令赵卫东魂牵梦绕,前世在清凉山学习生活的经历。

依然历历在目。

清凉山的早晨,经常是雾蒙蒙的。

那轻纱般的雾随风飘荡,便把清凉山笼罩在薄雾之中,云雾缭绕,给清凉山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漫步在千年的古道之中,这种蒙蒙胧胧的感觉,有一种置身于仙境之中的惬意。

令人心旷神怡。

让赵卫东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清凉山枫树了,记忆中的枫叶已埋没在尘土之中了。

而眼前的枫叶。

依然在风中摇来荡去,飘忽不定。

萧瑟秋风的吹红了枫叶,宛如到了生命的沸点,绽放着她黄金般的美丽,用她最美的舞姿,欢迎赵卫东再次到来,好象在欢迎熟悉的故友到来,赵卫东看着路边摇曳的枫叶,确实感受到秋天,真是实实在在的来到了。

秋叶缤纷,缤纷秋叶。

看着眼前的一切,赵卫东仿佛把现实的情景,跟记忆中的情景重叠起来了,他情不自禁地暗自感叹道:一叶能知秋啊。

此时,赵卫东。

从地上拣起一片,飘落的枫叶。

仔细的凝视着,它分成五个边,颜色火红,茎脉繁密,虽然已破损得有几个洞,看起来是饱经沧桑,却仍然风韵犹存,枫叶原来是这么的美。

继续沿着上顶峰的古道走着,小道边清隽高雅的野菊花千姿百态、姹紫嫣红,一旁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野菊花,它们蓝得清澈,红得热情,黄得活泼,绿得深沉,白得绝尘……

这些花。

也是在争先恐后地,向赵卫东诉说,清凉山的历史变迁吗?原来的清凉山只是他,记忆中难忘的校园。

现在已经成为宗教胜地。

俩人登上山顶。

站在蓝天之下,白云之上,俯视远处的通义县城,赵卫东竟生出一种,世界属于自己的想法。

天空那么的明朗旷远。

空气那么的纯净清新。

赵卫东张开双臂,迎着呼啸的山风,模仿鸟儿飞翔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似昆鹏展翅,在翱翔一般,真的是在拥抱这个世界,此情此景此感觉是如此的豪迈。

赵卫东自己也陶醉了。

有人说,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内向,赵卫东赞同这样的看法。

他认为秋天更像一杯酒。

越品越浓。

虽说古代文人墨客,多是赋予秋愁的色彩,可又会有多少人会真的悲秋呢?赵卫东觉得自己绝对不会,为赋新词而强说愁,因为此时他只品到了,秋的清爽和明朗。

清凉山的秋。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