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三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学校本来通知了补课。
有家长觉得孩子放假期间还要上课,怕压力大负担重会承受不住,联合了几名家长投诉到教育局,学校便取消了补课。
取消之后,又有家长联名上书教育局,要求学校老师暑假补课,说孩子是他们的唯一,高考只有一次,要抓紧时间补习,不能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没有恢复补课,把孩子当做唯一的家长也没有继续闹,转头把孩子送进了补习等培训机构。
暑假期间,准高三的学生受到学校特别照顾,可以留宿。
念生所在的宿舍,七个舍友高考后就立马搬走了行李。
念生的东西本来就少,她们一走,整个宿舍显得空落落。
往日里每个人的音容笑貌,念生一个人坐在宿舍时,总会想起。
有舍友兴高采烈地填完志愿就出去旅游了,还会给念生寄明信片。
曼舞以优异的成绩考去了南方的城市,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她哭着对念生说,她没有辜负辛苦打工供她读书的父母。
她走了,还带着一丝眷恋,橱柜里放着一团深蓝色毛线,说是留给念生的。
没有人知道她喜欢的男孩在夜深人静时是否曾恋恋不舍、黯然神伤。
可这些都不重要了吧,日子是向前走的,还有更长的人生等着她去抒写。
念生也在认真备考高三,她不能辜负自己。
期间,时雨找过念生几次,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让念生有片刻的恍惚。
他问:“许小生,你畏高吗?”
“啊?”
他又问:“蹦极你怕吗?”
她迟疑,问:“怕...吧?”
少年欢快地说:“行,那明天我们去蹦极吧。”
第二天,念生来到和时雨约定好碰面的地方,习惯性早到了十分钟。
清晨的站台人不多,两个出来买菜的大妈在唠嗑,聊到儿子媳妇工作忙,孙子孙女要上幼儿园......
大妈的声音穿梭在空旷的站台竟不觉得吵,还让人产生这就是生活的气息的真实感。
不远处时雨大步走来,他剪了头发,清爽干净,顾盼神飞,活脱脱一个即将满18岁的少年。
时雨见念生盯着他的发型看,做了一个用手往后摸头发的耍帅动作,问:“怎么样,帅气吗?”
念生答的真诚,说:“嗯,十分酷炫。”
少年嘴唇微抿,嘴角微微的上扬,露出那种浅浅的非常撩人的笑。
“怕是又要迷倒一片少女了,真是麻烦。”时雨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
念生小小声地说:“你看,旁边的几个大妈都在瞅你,你的魅力波及范围甚广。”
时雨觉得这话有点不像夸人,又纠不出什么毛病。
“你怎么突然想去蹦极呀?”念生疑惑。
他不答,反问:“你是不是看过廊桥遗梦?”
“嗯?”
“里面讲到所有的婚姻,所有的固定的关系都有可能陷入长期习惯养成的惰性。习惯使一切都可以预见,而这预见本身又带来安逸。安逸,让人恐惧改变,最后不是麻木不仁,就是分崩离析。”
她问:“那你和谁的关系陷入这种惰性?”
“我和我自己啊!”少年说的理所当然。
“所以你想寻求刺激?”
“我想尝试自由落体的感觉。”
从廊桥遗梦想到蹦极,大概也只有时雨这种跳跃性思维的人才做的出来吧,念生想,幸好他不是想去尝试黄赌毒,或者跳楼。
坐上16路公共汽车,时雨从背包掏出一副MP4递给念生。
“你上次不是说挺喜欢那支台湾乐队的,他们出新歌了。我听了一下,很一般。”
说完,时雨又从背包里掏出另一副MP4。
两人将耳机塞入耳朵,各自听起了歌。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念生放在腿上的MP4流淌的都是那支乐队的歌曲。
主唱的嗓音清澈、热血,散发着清淡松木香味的少年气息。
念生侧头,故作不经意间看向身边的时雨。
耳机里30岁的主唱和左侧快成人的时雨,都是念生心尖上的少年啊。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时雨的左脸,他已是昏昏欲睡,怕是昨晚又熬夜了。
她久久凝望他,到了景区,才舍得把他叫醒。
景区的游客人挤人,排队等候蹦极的人倒不多。
蹦极台上挂着一横幅,印着大大的几个字:跨出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一开始还没有紧张的情绪,快轮到时,念生的双腿已有些发软:“时雨,我有点怕,你刚刚听到前面那个人啊啊啊的声音了吗?”
“别怕,就几秒的事情。”他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