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也发现了当孩子的好处,就是你不用像之前一样卑微而小心翼翼的活着。而活的纯粹,简单,自在。不高兴就可以放声大哭或者开心大笑。
这种忧虑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举个例子:我爸爸有工资,每月给我2块钱的零花钱,这在小伙伴眼里就是一笔巨款,我可以请他们喝1角的汽水或者吃2角的雪糕,就是那种大白块、纯奶味道的雪糕。买雪糕的大叔骑着大金鹿自行车,车座上放着白色的箱子,蒙着厚厚的白色棉布,掀起一角,拿出一块雪糕递给你,咬一口,哎吆吆,又甜又爽,唇齿留香。
我会豪爽的请小伙伴喝汽水,桔子味的那种。喝一口,那个酸爽简直赛神仙。
因为这,我身边总围着一群“酒肉朋友”。玩游戏角色里,我是指挥官,对他们发号施令。但多数时候我们都打成一片。
殊不知,这些也给我以后埋下了隐患。
想说说那个时代:1982年,这个时代人民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精神生活更是贫瘠。
没有手机和网络,信息也相当闭塞。
父亲是公职人员,每月只有40元工资,但依然是别人羡慕的对象。我家也是小朋友羡慕的家庭。他们愿意来我家玩,因为可以看电视,可以偶尔吃上小饼干,那种桔子味的园饼干,黄澄澄的,咬一口桔子香气弥漫口腔,像有个小精灵在跳舞,余味穷。我总会分给几块给他们一起享用。那气氛其乐融融。大家一边吃的津津有味,一边看动画片《威尼斯骑鹅旅行记。
许多经历过80年代的小伙伴是否还记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娱乐是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偶尔捅捅马蜂窝。好几次我被蜂子蛰到鼻青脸肿,第二天进了课堂被同学哄堂大笑,拍着桌子齐喊我猪头小队长。
我经常穿着裤头,偶尔光着屁股,去捉鱼,然后浑身是泥往家赶,狗子在旁边欢快地跳跃着,小草也在路旁欢快的跳舞,头顶着白云朵朵,那时的自己好快乐!!
但回到家,我就会吃一顿猪肉炒竹笋。
爸爸用小木板抽我屁股,我的哭喊声响彻云霄,院内树上的鸟都被惊动的四散奔逃。
但哭过痛过之后,我依然笑呵呵地去上学,放学就傻呵呵去玩,偶尔帮着大人割草。
都说那时候的孩子皮实,经得住打,也没见周围小朋友忧郁想不开啥的,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母都安于现状,很少有抱怨对方,也很少有离婚的。
作业写完了就疯玩,不听话老师可以拿粉笔头掷你,弹到脑门上生疼,甚至做不完作业、偷懒,老师急了用脚踹也没问题,我们很敬畏老师。
那时穷是穷点,但我们快乐啊!
所以那一代人,就这么磕磕碰碰长大,像路边的小草,被行人反复踩过的小草,努力吸收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经历数风吹雨打,依然向着阳光茁壮成长。
他们长大后吃苦耐劳,不矫情,惧生活的风风雨雨,对家庭负责、有担当,在社会上踏实认真工作,能独挡一面,有些逐渐成为社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