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立刻沉寂下来。
赵书勤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处境愈发尴尬,只能攥着一罐可乐,通过浏览墙上的旧照片来敷衍局面。
照片大都是何淑懿的,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它们记录了何淑懿从襁褓婴儿到如今的花样年华的蝶变历程。
剩余的,有几张是何教授的。只有一张是粟姬环夫妇的,还是黑白照。照片上的夫妇俩尚年轻,风华正茂。如今的何淑懿像极了彼时的粟姬环。尤其是一双大眼睛,跟那时粟姬环的一模一样。照片上还印着伉俪俩的名字。何淑懿的父亲叫何问渠,大抵也取自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何问渠静静地品着茶,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赵书勤也不言语,保持缄默。两人就这样沉闷地对峙,谁也不吭声。
许久,何问渠才打破沉寂。
“坐吧!”何问渠不冷不热地说道。
“谢谢!”赵书勤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回应道。
他在何问渠的对面坐下来。
“你叫赵书勤,对吧?”何问渠终于抬起目光瞥了赵书勤一眼。
“嗯。”赵书勤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简短地回答。
何问渠给赵书勤沏了一杯茶。
“谢谢!”赵书勤机械地回应道。似乎除了“谢谢”两字,他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从何问渠的表情里,赵书勤能读出他的轻蔑和冷酷,以及他那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赵书勤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自尊心比较强。对于一个瞧不起他的人,哪怕对方再富有、再尊贵,赵书勤都懒得搭理,主要是不愿浪费唇舌。声胜有声,沉默是维护自尊的最佳手段,也是反击对方傲慢姿态的最好武器。
赵书勤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房间。但为了照顾何淑懿的感受,他又不敢贸然行事。父亲交代的任务是把何淑懿哄开心,他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但也只能是哄了,他的心里已经装不下第二个女孩。虽然知道这是一种罪恶,但他还必须挺身而出,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也许父亲说得对。这个世界现实而残酷。每个人行走其中,往往都会身不由己。大舅二舅的现实处境,自己小时候的艰辛遭遇,都让赵书勤在面对人生抉择时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妥协。可即便这种妥协只是暂时的,赵书勤也觉得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所以,他的内心其实很矛盾,很纠结,很压抑。他甚至担心长此以往,会不会引发人格分裂。
“今年,考了多少分?”何问渠慢条斯理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