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苦雨潇潇人不寐。
斜倚轩窗,寒气穿云帔。
花径飘零愁满地,
层林落尽相思泪。
笺咏柔情数字。
木叶飞歌,寂寞刘郎意。
雪没清江悲万里,
九龙凄切霜魂坠。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来自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赵书勤也在词的后面做了基本注释。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天同一带的老一辈人几乎耳熟能详。
从前,清江边住着一户刘姓侗族人家。家里有一男孩,叫刘清。刘家靠山吃山,世代以贩运木材营生。刘清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伐木,再扎成木排,经由清江顺流而下,最后运到洞庭湖进行交易。刘清的父亲是北侗山歌的好手。歌名传遍清江两岸,十里八乡。刘清子承父志,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就练就了一副好嗓子。父子俩只要放排东下,沿途必定能听到他们激荡人心的悠扬山歌。
这引起了同样住在清江岸边的一户廖姓大地主人家的一双女儿的注意。廖家大女儿叫廖冬雪,小女儿叫廖秋霜,都生得花容月貌,美丽动人。廖冬雪更是多才多艺,歌舞娴熟。她热情奔放,歌喉婉转,仿佛林间枝头的一只百灵鸟,一开口就能唱出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美妙山歌。比起姐姐,廖秋霜就稍显逊色。她内敛矜持,不善言谈,也不会唱歌。一双清江般明澈的大眼睛,只会默默地诉说内心深处波澜不惊的款款柔情。
每当刘清父子放排经过廖家吊脚楼前的江段时,廖冬雪姊妹都会伏在吊脚楼的美人靠上,或观看刘清父子中流击水,或聆听他们引吭高歌。木排上的翩翩少年,身材魁岸,孔武有力,上山可打虎,下水可擒蛟。其硬朗俊秀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姊妹俩的心头上。他那高亢激昂的山歌,更是像春风掠过洞庭,在姐妹俩内心深处激起一阵阵涟漪。
阳光灿烂的大姐廖冬雪,率先对刘清做出了反应。
一次,刘清单独放排经过门口时,廖冬雪鼓起勇气,向他亮起了歌喉。
歌曰:哥哥放排过我家,唱着山歌舌开花。若是哥哥不嫌弃,妹妹愿奉一盅茶。
那刘清正在烈日下拨弄木排,因早上启程匆忙,忘带了水壶,正口干舌燥。忽听到岸上吊脚楼里传来女孩的曼妙歌声,直言可以奉茶解渴,也不及细想,便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