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大国青春> 第92章 新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新年(2 / 2)

舞龙表演前,有一个简短的祭龙仪式。几个祭师穿着隆重的祭服,在香案前焚香祷告,诵唱祭词。一条长长的黄龙,由舞龙队的队员擎着,庄严肃穆地列阵在香案后等候祭龙师傅的开演指令。仪式完毕,围观的群众蜂拥上前,争先恐后地抢着拔扯黄龙的胡须。片刻工夫,龙须就被拔去大半。祭龙师傅连忙上前阻止,把拔龙须的群众驱散。海青青好奇地询问老歌师,大家为何要去抢拔龙须啊。老歌师回答说,龙须可以祛邪避祸护佑平安,所以老百姓喜欢去争抢。

正式的表演开始了。由于队员们个个身强力壮,相互之间配合到位,步调一致,黄龙被舞得虎虎生风,神出鬼没,宛如哪吒闹海,惊涛骇浪,气吞山河。围观的群众喝彩连连,掌声如潮。

舞龙毕,又是花架表演。花架是侗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武术,由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与凶禽猛兽斗争和抗击外来入侵时用以防御的打斗招数演化而来。随着时代发展,花架渐渐失去了原本的防御功能,更多的是娱乐和健身之用。花架表演,也是由舞龙队员完成。辅助器械有棍、剑、镋、铁尺等。与专业武术相比,侗族花架虽然在动作的程式上相对简单,也没有专业武术的惊险刺激,但还是颇具观赏性。队员的表演可圈可点,且不乏惊艳的招数。所以,围观群众还是看得如痴如醉。

由于家里催促过去用午餐,老歌师不待花架表演完,就带着赵海二人匆匆离开了。午餐就安排在老歌师的家里。对于赵书勤和海青青的到来,老歌师十分重视,不仅专门请了寨子里的知名土厨前来烹饪菜肴,而且还召来七八个年轻的男女歌师陪客。年轻歌师们身着北侗盛装,打扮得花枝招展,青春靓丽,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老歌师携赵书勤和海青青抵达时,满满的一桌侗乡菜肴已经山叠海重地铺陈上来了,当真是说不尽的隆重和丰美。海青青从未见过如此排场,看得眼花缭乱垂涎欲滴。赵书勤虽然大多数菜品都尝过,但到底离家到炉江念书已达半年多,多数菜肴已经久未享用,因而也被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暗暗吞咽口水。

老歌师安排大家入座,准备用午餐。他先向赵海二人介绍在场的几位年轻歌师。据悉,这些年轻歌师或外出务工,或留守寨子发展,更多的是像赵海二人一样尚在高校求学深造。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使命,那就是学习侗歌,传承本民族文化。为此,他们都拜在吴有治老歌师的门下,系统地接受老歌师的指导和培训。由于天赋异禀,他们个个都进步神速,到如今已成为一代青年歌师,有能力继承老歌师的衣钵了。

紧接着,老歌师又向青年歌师们介绍赵书勤和海青青。得知海青青在林城师大念书后,其中一个女歌师赶紧与海青青索要联系方式,因为她也是林城师大的学生。海青青则力邀她加入师大的岑阳桥侗歌队,并迅速与其他歌师打成一片。

待大家都都落座后,老歌师宣布开席。接下来的六七个小时里,大家大口吃肉,大碗饮酒,并在酒劲的刺激下敞开胸怀唱起了侗歌。激情豪迈的歌声响彻侗寨经久不息。

酒足饭饱,意兴阑珊,夜幕降临。青年歌师们陆续起身作别,歪歪斜斜地离去。老歌师到底不放心孩子们,安排人逐一护送到家。老歌师撤去残席,摆上茶具,品茶夜谈。老歌师把他新近编撰完成的一部名为《木叶飞歌的民歌书稿拿出来,给赵海二人赏鉴。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北侗民歌发展历程及对现状的分析和思考的专著。老歌师耗时十余年,倾注大量心血才创作完成,目今准备付梓发行。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