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大国青春> 第94章 小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章 小学(1 / 2)

老歌师再次带着赵书勤和海青青到寨子里参观。三人把寨子里的八座花桥都赏鉴了一遍。花桥因为年代久远,建成于淸康熙年间,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尽显沧桑本色。但由于材料厚实,防护工艺高超,仍基本保存完好。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厚重的侗族文化底蕴,给赵海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寨子中随处可见的村规民约板刻,如“滥砍滥伐,拿牛羊抵押”、“偷盗打抢,人人戳脊梁”等,记录着维系寨子数百年来和谐发展的朴素精神契约,更让二人肃然起敬。这也足见吴有治老歌师在其专著内所载的案例确有其事。可以说,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高名侗寨根深蒂固的生存理念。这种理念构成了寨子繁衍生息的主要精神支柱。论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如何先进,如何繁荣,这种理念都不应该被人类所抛弃,而应该更加坚持坚守。否则,正如老歌师所担忧的,人类迟早要把自己玩完。

高名侗寨还是赵书勤所创作的《蝶恋花词里讲述的刘清与廖家姊妹的爱情悲剧发生地。寨子为了纪念悲剧的主角,特意修建了一个刘郎庙,还兴建了刘郎桥。桥边,有姊妹井。老歌师特意带赵海二人去走了一遭。

寨子里有座小学,乃部队援建。校名也由部队领导题写。吴有治老歌师带着赵海二人来到学校参观。正处寒假期间,学校冷冷清清,枯枝败叶落了一地。赵海二人找来笤帚,把校园打扫一番。海青青问老歌师,学校现在尚有多少学生。老歌师回答,以前鼎盛时,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每班四五十个学生。当时校舍不足,拥挤不堪,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后经多方努力,争取到了部队的援助。学校开始进行新校舍建设。新校舍落成后,学校的拥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渐渐地,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下,学龄儿童的数量出现下滑。每个年级的三个班,被裁撤为两个班。再到后来,又变成了一个班,一直持续到现在。如今虽然仍能维持一个年级一个班,但每班的学生人数已不可与从前同日而语。现在一个年级尚能维持二十个学生左右的规模,已属十分不易。

不仅生源下降,教师队伍的建设亦举步维艰。如今,学校的教师全部是以前民转公的那一代,不仅年纪偏大,而且其学识单一,教学理念陈旧落后,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最典型的,就是没有一个老师能教授英语。学校法提供英语教学。而城里的学校,已经在三年级就开始了英语启蒙。高名侗寨小学的孩子,只有在毕业升入初中后才能首次接触到英语教学。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明显落后了一大截。因此,村里凡是有点能力的人家,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这也是高名侗寨小学入学儿童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

学校也曾经尝试引进一些年轻教师。奈条件所限,很少有年轻教师愿意过来;即便来了,受不了艰苦,又纷纷离开了。于是,就只有年老的教师在苦苦坚守。

“这是我们这边普遍存在的问题。”赵书勤叹息道。“农村小学,几乎都面临师资断层的现实困境。年轻老师不愿意来,来了也扎不下根。”

“希望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吴有治老歌师忧心忡忡地说道。

海青青倚在一株红豆杉上,下巴支在笤帚柄上,陷入了沉思。

参观完学校,吴有治老歌师又带赵海二人到九十九丈洞游玩。九十九丈洞以前叫断魂崖,是廖秋霜跳崖殉情的地方。据测崖高九十九丈,为了消除断魂崖的悲剧色彩而改为现名。如今,九十九丈洞已被开发为一处旅游景区。高名侗寨为了方便客人到彼游玩,专门修建了一条旅游公路通到景区大门口。九十九丈洞距离高名侗寨约六七里,沿途山重水绕,岩壑竞秀。穿行其间,惊艳之余,更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意趣。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