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是奶奶的声音,杨超赶紧坐起身来,说了一声:‘奶奶,我在这呢。’话音未落,奶奶杵着一根木棍走了进来,站在一旁看着杨超。杨超对奶奶的记忆很模糊,本以为是来安慰看自己的,没想到奶奶一开口就让杨超目瞪口呆,只听奶奶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到:"小超啊,你怎么能打支书家的儿子呢,一直以来都是民不跟官斗,这次就算了啊,就当是长了教训,以后啊,见着他们家要绕着走,听见没?"看着已经呆愣的杨超不说话,奶奶更是气不打一处出,拿着棍子就敲着床梆,说:“听见没啊,你倒是说句话呀。”杨超被气得说不出话,只是对着母亲轻轻的说道:“妈,我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会。”母亲看到杨超脸色不好看,就对着奶奶没好气的说:“回去吧,小超要休息了。”奶奶看见他们娘俩这态度,气哼哼的走了,边走边嘀咕着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之类的话。
母亲听见奶奶的恶言恶语,更是气得脸色铁青,转身对杨超说到:“小超,你先睡一会,妈去打谷场弄点柴火回来,中午给你做好吃的”,说完拿着绳子就走了。杨超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哪里还能睡着?既然毫睡意,杨超索性穿好衣服,走了出来。静养了几天,杨超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双手插在袖筒里,转了起来。
由于前世杨超年纪小,对这个破房子记忆不多,此刻转起来,更是让杨超体会到那时的贫穷,根本不是21世纪长在蜜罐的小孩能想象到的。院子不大,大门是朝南的,北边是三间土培主房,西边是一间土培厨房,主房中间的一间是堂屋,堂屋下放着快腐朽掉的长桌,上面摆着一些祖宗牌位。东边一间堆着粮食还有一些杂物,根本没下脚的地,靠北边窗户的地方,让母亲收拾出一张床的位置,估计是给大姐和二姐准备睡觉的地方。西边的房间就是主卧了,就是杨超和母亲休息的地方,如果父亲杨卫国务工回来了,就是他们三个睡觉的地方,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只有过年回来几天,所以一直都是杨超和他母亲居住着。由于是冬季,整个主房显得很是潮湿,更是增添一丝寒意。接着就转到厨房了,厨房门也因时间原因,下边的木板已经腐朽掉了,推开厨房门,赫然映入眼睛的就是挂在墙上的一块腊肉和鱼干了,可能这就是家里最值钱的食物了。
这个家庭本就空一物,很快就转完了。望着院子里空荡荡的鸡笼子,杨超陷入了沉思。今年杨超9岁,上小学二年级,可能有人会问了,9岁怎么可能才上二年级。可能大家不知道,那时的农村很落后,而杨超所在的万马村更是贫穷。杨超清楚的记得,上一世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就在这一天他们村终于通电了,终于用上了电灯。那时候的乡下孩子,开智都很晚,母亲又不识字,杨超8岁才上的一年级。啥?为啥不上幼儿园?那时根本没有幼儿园好不好,8岁上学已经算是早的了,或者换句话说,能有学上就算不了,万马村有很多家长是不让孩子上学的,年龄稍微大点就让去南方打工去了。
杨超还在感慨万千时,母亲已经背着一大捆柴火回来了。杨超见状,就要接过来,母亲赶紧说到:“你别动啦,我的祖宗,赶紧回屋躺着吧。”杨超拧不过母亲,只好回屋去了。不一会,母亲就端一大盆菜进屋了,递给杨超一个碗后,给杨超说:“你先吃着,我去喊你两个姐姐回来吃饭,不用等我们了,你先吃哈。”说完转身就出屋了,杨超一看菜盆,今天做的是腊肉炖粉条,也是香气扑鼻。看着香喷喷的饭菜,杨超食欲大动,古人说的对啊,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种烦恼,那就是填饱肚子。杨超刚盛好一碗菜,就听见二姐嘟囔到:“妈,你喊我们回来干啥呀,我都看见了,奶奶昨天晚上杀鸡了,今天肯定炖鸡汤。”母亲脸色铁青,说到:“没看到你奶奶守着厨房不让进吗?贪吃鬼托生啊,这么好吃。”说完拉着二姐就进屋了,杨超听见这话后,碗里的饭菜瞬间不香了。哎,怪不得前世对奶奶一点映象都没有,原来病根在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