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在早起锻炼的路上,杨超稚嫩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青春是多么的美好啊,这让杨超想起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是啊,少年是多么美好的时期啊,青春洋溢,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活力限。
回到家,母亲已经做好了汤圆,看见杨超回来,头发上还散发热气,就把汤圆盛好端在桌子上。
“你这是不是饿得冒烟了?赶紧洗洗过来吃饭。”
“好嘞,看见汤圆,不饿也饿了。”
杨超洗完脸后,就坐下准备吃汤圆了。一看,母亲竟然盛了六碗汤圆。
“妈,怎么多了两碗?”
“东伟家没有糯米粉,估计吃不上汤圆了,你去他家,把他们兄妹俩叫来,一起吃汤圆。”
“好嘞。”
没想到母亲想的这么周到,这让杨超心里暖洋洋的。
到了马东伟家,他和妹妹也已经起床了。马东伟正在做米粥,妹妹马婷婷迷糊着眼,估计是被鞭炮吵的睡不成懒觉,才有的起床气。
“东伟哥,我妈说让你们去我家吃汤圆,你别做饭了,走,去我家吧。”
杨超不给他拒绝的机会,一手拉着马婷婷,一手拉着马东伟,就要拽着他们走。
“你等等,我先把火灭了,别引起火灾。”
马东伟被杨超拉的苦笑不得,赶紧灭好火后,就跟着杨超走了。
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人,坐在一张桌子,其乐融融的一起吃汤圆,这场景可能只有这个纯朴的年代才会有吧,让人由内心产生一种欣慰感。
过节忙的一直都是大人,小孩都是在外面乱跑,杨超家也不例外。到了晚上,月亮高照,大人还在忙着永远忙不完的家务时,杨超跟着姐姐们出去串门了,加上马东伟两个,显得队伍很是庞大。
这里没有21世纪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有的是令人向往的人间烟火。万马村虽然没有通电,但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成群结队的孩子,大家一起做游戏。有的玩捉迷藏,有的跳皮筋,有的模仿战争片的枪战,打的不亦乐乎。
村子里有一个叫马宝峰的,在村小学教书。虽然为人喜欢趋炎附势,但对孩子还是喜爱的。见这么多孩子在外面玩,他就从家里拿出一个包装袋的糖果,对着孩子们开始招呼了。
“孩子们,咱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孩子们一看有糖果吃,就一窝蜂的聚在马宝峰的周围。
“好啊,好啊。”
“做什么游戏,糖果是给我们吃的吗?”
孩子们看着糖果,争先抢后的回答着。
“今天元宵节,我们玩猜灯谜好不好?”
“好”
“我说一下规则啊,一人只有一次机会,必须得连续猜谜,猜了就淘汰了,没有糖果吃。猜对了可以继续猜,猜对一个给一个糖果,大家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