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轻敌,还是说实力只是如此,就凭刚才的交手,你岂敢能自称为我要找的华夏高手!”
越听越不是滋味,悟理转过头,聚力在九环锡杖上,想再次使用“达摩十三杖”。可刚一转身,就听到“呛”的一声,德川戎也用左手拇指弯曲发力,打刀探出了“半个头”。
再一次,因为惊吓,悟理背上又冒起了冷汗,止住了动作。
“哼!佛家武学?真的有高手吗?”
留下一句嘲讽话,德川戎也便向着远方前行。
所以在这一败时,悟性用着大金銮殿主持首席弟子的身份,跟踪着德川戎也,如若是不知道去向时,问着附近的和尚,便又能得知德川戎也的踪影。
在中途,德川戎也用着打刀与胁差,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将华夏的好汉,逐一击败。武力高的都是在大胜后,用打刀斩杀。而武力低的,直接嘲讽败者连死在他刀下的资格都没有。
终于在“西定”的华山脚下,看着悟理上到华山,也由此联想到,华山道教曾是华夏武学第一之处,桃李满天下,也是因此佛教升起时,其中一妖僧“似达摩”,用言语迷惑了先皇楚东净,将道教定为了邪教,也发生了楚国历史的第一大事件“佛灭道”!
当时道教是一片狼藉,凡是穿着道袍、扎着头、更可恶的是,只要有一点仙风道骨的人,不管缘由,一律处死。
所幸楚民亲在孩童时授业的老师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人,因楚民亲饮水思源,在登基后施恩,许华夏境内只能有一所道馆存在,便在华山的尖山坡上,打造了一所道观,供百位道士使用。
也就在当时,百位和尚登上华山之巅,留发穿袍,做起了道士。
而华山之巅的云洞观,有一个扎着类似肉瘤头型的道士,远看像双头一般,因此得名“双头道人”。
而其武学之高,有着武林高手赐予的天下第一美名。
悟理想着此倭寇,已经大败了华夏数高手,此次上山与“双头道人”交战,必有一人大败而归。
并且道士非必要不能杀生,如若“双头道人”获胜,想必两人已经元气大损,此时他若能去结果小倭寇,那天下第一的美名岂不是就落款在了他的头上。
并且上一次天下豪杰所办的武林大会上,正是“双头道人”与悟理交战打得难舍难分,所以武力第一的名头自然加冕在二人头上。
不过,武林人士更多认可的是“双头道人”,只因武林大会后,众多武林人士上山与之交战都以平手告终,但其中的玄妙,交战的武林人士自然深知。
反观悟理常日在庙中等待约战,却一人敢上门“请教”。
只因悟理下手没有点到为止,一旦对手落了下风,等待的就是九环锡杖,一击毙命!然而不胜则是最好,要是一胜,这佛家大武败于旁门左道,碍于佛教的面子以及住持在皇帝那的颜面,只怕走不出寺庙。
所以横竖都是死,打不死惹不起只能不去找死。
倘若杀了倭寇,“双头道人”还未死,再杀了“双头道人”!佛教与悟理都能以天下第一武学派及天下第一武者称曰。
于是悟理让一个小和尚,快马加鞭,叫上各大门派来看此次决斗,并强调让小和尚叫上护国大将军“秦怀玺”!让他们见证,此次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