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时任缅共北佤县长的赵尼来,和云南佤族头人后裔鲍有详一起宣布起义,脱离缅共,成立了“缅甸民族联合党”和“缅甸民族联合军”。
4月19日,缅共“八一五”军区也宣布起义,成立“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军政委员会”。
走投路的缅共中央跑到了101军区的地盘,接连开了几天的会,也没讨论出一个结果,没想到,101军区也起义了,宣布成立“克钦新民主军”。
不到一年时间,缅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四分五散,缅共领导人德钦巴登顶含泪离开缅甸,到中国度过了余生,至此,缅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缅共分裂后,分别成立了四支武装力量。
彭家声控制的“缅甸同盟军”,所在地就是果敢地区,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鲍有详控制的“缅甸联合军”,所在地就是佤邦地区。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八一五军区控制的“缅甸掸东军”,所在地是掸东地区,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掸邦第四特区”。
101军区控制的“克钦新民主军”,所在地是克钦邦,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克钦第一特区”。
缅甸是一个联邦国家,他管辖下的“掸邦”,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这个“掸邦”之下,又有独立的果然,佤邦,掸东等地区。
掸邦,是缅甸的“国中国”,果敢,佤邦,又是掸邦的“国中国”。
佤邦为什么强?(甚至有些地图将佤邦跟缅甸分为两个国家,在地图上表现为不同颜色)
在缅北的独立武装中,果敢和佤邦是发展的最好的两个,也是最特别的两个,这两个地区,原本都属于中国,二战中被英国强行划给了缅甸。
中缅建交的时候,新中国承认了这一事实,也就意味着中国放弃了收回这两个地方的权力。
我们先来说一下果敢。
果敢地区,主要人群是汉人,是历史上六次人口大迁徙后,逐步沉淀下来的。
第一次,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马帮带来的,他们一部分人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果然地区最早的原住民。
第二次,是南明永历皇帝南逃,进入果敢地区,他被吴三桂杀害后,他说带来的官兵就留在了果敢,成为果敢人。
第三次,是清朝初年从上元县柳树湾迁来了杨高学的后代,杨家先是被迁移到大理,后来又从大理迁移到果敢。
第四次,是二战时期的远征军后人和解放战争后,国民党的残部逃到果敢,留下的后人。
第五次,是缅共辉煌时期,吸引了云南的知识青年过来,留下的后人。
第六次,是改革开放后,到果敢地区经商的汉人,留下的后人。
因此,从文化渊源和历史归属上讲,果敢地区对于缅甸是没有认同感的。
彭家声虽然和缅甸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结束了外部战争,但是,果敢内部却是内乱不断,发生了三次内部分裂事件,最终让缅甸政府接管了果敢地区。
众人听得入神,连偷偷走进来走在教室后面的林旭桐都没发现。陈芃健讲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小时,陈芃健停了下来,还没等他给自己拿杯水喝,下面的学员就已经开始催促,“老大,你倒是继续啊,大家可都听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