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程慕安内心一惊。
听着大汉的话头,应该不是“他”放的火,可能他杀了人,但绝对不会放火。
既然不是他放的,那放火的就另有其人。
会是谁呢?
“昨天和我同行的那个人没有再来过店里吗?”
程慕安看着大汉问道。
大汉低头想了想,随即摇摇头。
“没有,我妹妹说街上打死人后,店里就再也没来过人。”
点了点头。
程慕安心里有了个大概的推测,很可能是朱瞻圻。
自己去抱着老汉的时候,朱瞻圻是在人群中围观的。
而自己被踢晕以及被抓走后,他肯定都是看到了。
既然他没有选择当场出手,那就很有可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解围。
之所以如此推测,是因为从昨晚“程慕安”劈开牢门“越狱”,再到去李公子别院杀人救人,这一系列的事情,县衙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首先说打伤那么多狱卒“越狱”,于公于私,县衙都得通缉抓捕的,这是祸同谋逆的大罪,可到现在,县衙都没有任何动作。
其次李公子是湖广都指挥使的外甥,在此地为非作歹多年,而知县又和他交情莫逆。
可此人被杀,甚至连带府中一二十条人命。论是出于拍上司的马屁,还是为了平息社会舆情堵住幽幽众口,县衙都没有理由不严办此案。
再者,二十多条人命,这也是重大社会刑事案件,就算上级不查,县衙也得做足功课,以备质询。
可诡异的是,这事早已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即使这个县令再昏聩,再能,也不至于动于衷。
而唯一能说通的解释,就是朱瞻圻干预了此事,也只有他这个汉王世子的身份,能压得住县令,也只有他,能压得住那个湖广都指挥使。
毕竟此时朝中多数臣子,特别是军中的人,都倾向于认为汉王最终能继承大位,届时他就是太子,是储君,何人敢不买账?
想到这,程慕安缓缓站起身。从袖口里摸出两块散碎银子,递给大汉。
“你先替我照顾一下那位姑娘。”
“我回客栈看一下。”
说着不待大汉回话,便匆匆走出房间。
大街上人头攒动,三三两两而聚。街边的小摊小贩也都暇做生意,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真是大快人心啊,你说是哪位英雄好汉替我们除了这个祸害啊?”
“不知道昨天被那个畜生掳走的小姑娘怎么样了,有没有被他糟蹋啊。”
“你们说这么大的事,县太爷怎么没动静啊!”
“说的也是啊,咱们老百姓都知道了,他能不知道吗,这都快中午了,既没有人查案,也没有张贴告示。”
“唉,你们说他是不是被吓傻了,毕竟是都指挥使的外甥啊。”
“有可能。”
甚至还有人小声说道“如果我知道是哪位壮士为我们除了这个祸害,我会在家里给他立一个牌位,早晚三炷香,供奉他。”
街边各种议论,各种猜测,层出不穷,比之后世那些议论明星八卦的还热闹。
程慕安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驻足听他们议论,任凭这些议论充斥着自己的大脑。
想来想去,原来历朝历代,都有这种引起民愤的事。
说到底,老百姓之所以关心这种事,甚至觉得大快人心,非是通过正常途径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苦难得不到解决,正义法伸张。
所以当出现某一个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人,就会被他们视为英雄,在心里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