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母的脚步顿住了,即将迈上二楼楼梯的脚又收了回来。
“什么亲生女儿?宋家不是只有一个女儿,宋雪儿吗?
你说的这是什么糊涂话?真让人听的费劲儿。”
周慧没有恼,看着婆婆端着绿豆糕不走了,又说:
“妈,你还记得京都陆家吗?我娘家和他们是远亲的那家。”
程母疑惑了,不是说宋家女儿吗?怎么又扯到了陆家?
“记得啊,前两年分在了咱们平远,还托你照顾一二的,这和陆家有什么关系?”
“前几天陆家给我来电话,说起了这档子事儿,那陆家的小儿子陆叙,前几天不是受人之托去北方了吗?
他去接了个姑娘,并三个部队遗孤回来,那姑娘就是宋家的亲生女儿!”
周慧说完,就不再言语了,婆婆的脸色几经变换,最后还是问了:
“哪个宋家?别不是宋国平他们家……”
周慧不说话了,程母看着儿媳妇的神色,一颗心慢慢的沉了下去。
“还真是宋雪儿家……?”
程母这会儿也不忙着给自家儿子端绿豆糕了,“噔噔噔”的就下了楼,追问:
“这么说,那宋雪儿不是宋国平的亲生女儿?
可她不是从小就在宋家长大吗?好端端的,怎么又来了个女儿?”
周慧见婆婆端着绿豆糕下来了,将婆婆手里的绿豆糕接下,放在桌子上,一边从里面捡起几块放在果盘里,一边继续说:
“这我哪儿知道?反正人家陆家人就是提了一嘴,我也没往心里去。
宋国平的前妻沈佩兰,十几年前不是难产没了吗?留下一儿一女,大儿子宋建平,小女儿宋雪儿。
可不知怎的,那沈佩兰的娘家,从京都托了陆家小儿子,去把自己的外甥女接回来,我听的真真的,就是外甥女!”
程母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绿豆糕上了,她脸色很难看:
“也许沈家的外甥女,不止这一个呢?”
周慧“嗤”了一声,又说:
“妈,沈家就沈佩兰沈阿姨一个女儿,这您比我清楚啊!当年她铁了心要嫁到平远市来,沈家法看着女儿受苦,就想方设法的照顾宋国平。
自从沈阿姨去后,沈宋两家就少了来往,你看宋国平的位子,这十几年来动过一下吗?”
程母一想也是,当年宋国平青云直上,谁不羡慕他年轻有为,娶了个好媳妇儿!
可这十几年,愣是动都没动,就在这位子上窝了十几年!
“……可为什么又会托陆家小儿子去接人?他们沈家怎么就不亲自去?”
程母终于有几分相信了,但还是抱着最后的希望问:
“是不是搞了?”
周慧捡好了绿豆糕,又抽出一张白手绢,将绿豆糕包了起来。
“不会的,沈家一定是查清楚了的。至于为什么托陆叙去乡下接人,也许是因为故交子侄,值得信任。
又或者是咱们平远,离的近,坐火车一夜就到了,京都太远了,沈家的几个儿子觉悟高,都分配在边疆,哪里来得及去接?
如果我没猜的话,沈家老两口,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妈,您还是想想义元的婚事该怎么办吧!
宋建平的情况,别人不知道,咱们程宋两家是娃娃亲,还能不知道?
这婚事,您仔细考虑吧!”
周慧捂着一手绢的绿豆糕,起身就要走,却被程母拉住了:
“小慧,那这岂不是说……搞了?可义元他……他就喜欢小雪啊!这可怎么办?”
程母心里清楚,当年沈佩兰嫁过来之后,人生地不熟的,只和少数几个朋友说得来,其中就有自己。
后来她生不出孩子,宋家人催的厉害,只好从乡下过继了宋国华的亲侄子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