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上教的是一种吐纳术,在呼吸之间,调养气血,吸收天地的灵气。
这神奇的功法,不由得勾起了周夜阳的好奇心。
他按照书中的要求,闭目调息,运转丹田之气,感受呼吸的节奏,再配合书上的心法,缓缓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状态。
他再一次看见自己身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暗星。而周围也出现了零散的光丝,在空中四散漂泊。
已点亮的8颗星星,在体内熠熠发光,与呼吸节奏遥相呼应。
这种节奏似乎对周围的光丝有股奇妙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钻入周夜阳体内,投入丹田之中,不断的旋转融合,最后汇出一股气息。
这股气缓缓流动,逐渐向着黯淡光的第9颗星星靠拢,有些艰难地钻入其中。
周夜阳明显的感觉到这颗暗星又更亮了一点,自己的气血也微微充实。
整套流程运转下来,周夜阳感觉自己神清气爽。
轻轻一磕牙,周夜阳退出了吐纳状态,仔细回味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
那一缕缕光丝就是灵气是吗?
我运转吐纳法,吸收周围流散的灵气,在气内汇聚,点亮暗星。
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就可以提升自己。
周夜阳越想越兴奋,我可以修行了!
他感觉对于另一个世界不再陌生。
他已经成功踏入其中,并开始仔细领悟美妙的风景。
不过这些暗星是什么呀?
周夜阳带着疑问,继续翻动书籍,想要寻找答案。
在书籍的后几页,还真有相关的解答,破除了他一个疑惑。
“人体经脉,纵横阡陌,其相交之处,即为气之汇点。”
“名为穴。”
那些暗星就是人体的穴位!
周夜阳恍然大悟,怪不得如此之多。
自古至今,人类对于穴位的研究一直不断。
早在公元前,《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之后在晋代时期《针灸甲乙经中,又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和位置一一论述。
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位承前启后,重新厘定穴位,完善图纸,非常精确。
到了现代,人们将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统称为“经穴”,共有361个。
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这些暗星应该是对应着人体的361个穴位。
周叶阳点了点头,修行的过程应该就是吸收灵气,不断的填补穴位,充实全身,最后达到一个神奇的境界。
至于填满全身穴位之后会发生什么,书籍上并没有讲。
周夜阳澄心静气,再一次调理呼吸,进入吐纳状态。
书上说“行气既久,成为自然。”
就是不用刻意地调理呼吸,自己身体会按照特定的节奏自然运转。
但目前周夜阳距离这个境界还比较遥远,现在的他,只能勉强入息,磕磕绊绊地完成一次运转。
如果真的达到了这种境界,那就可以成为“其寝不寐,其觉忧”的高手。
按照周夜阳的理解,这个意思就是可以成为“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而且睡眠质量超好”的高人。
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我失眠了~
周夜阳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修行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交流讨论,所以他对于修炼的难度法评价,自己也只能摸索着前行。
但目前为止,他感觉自己非常幸运。
最起码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累的时候还可以吃点丹药,开开加速器。
何其快乐呀。
带着体验新鲜事物的热忱,周夜阳再一次吐纳修行。
这套功法大概15分钟一个周期,到了23;59分的时候,他已经运转了3次,将第9颗暗星微微照亮。
周夜阳估摸着按照自己的目前修行速度,大概需要运转20次即可吸纳充足的灵气,点亮一颗暗星。这已经非常之快了。
相当于每天只要枯燥的打上几个小时左右的螺丝,就能领到一份灵气点亮窍穴。
仔细想想还真有一种打工般的兴奋感呢!
当然周夜阳不能每时每刻都在修行,人都要讲究劳逸结合的,一昧的追求修行速度说不定会降低效率,破坏了那种“清静为”的静心状态。
这种速度已经很好了。至于将来会不会有所改变,周夜阳也不去多想。
因为他要按照长期稳定的生物钟,准备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