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虚五岁,六岁那年,母亲把初夏接回了老家,那个离市区有些距离的郊区老家,那里没有外婆家的小二层洋楼,有的只是联排的平房,初夏的家在最东边,旁边是叔叔家,再旁边爬上高高的楼梯是大伯家的二层小楼。
第一次吃米饭的初夏呕了一下,差点吐了,母亲说:“我们家没有外婆家的条件,要不就吃,要不饿死。”初夏慢慢学会了吃饭,老家的生活与外婆家截然不同,想吃块肉都是奢侈,家里太穷了,父亲在城郊给人开车,一周回来一次,妈妈在家,经常去跟人打麻将,初夏在自己家的日子是自由且孤独的。
第一天上幼稚园报到,母亲刚走,初夏就哭着穿过操场追着母亲而去,被老师抱回教室,那时候的初夏真的很害怕,脑子里都是外婆说的“男的都不是好人,跟女的要保持距离”,没有接触过陌生人的初夏,内心是恐惧的,不敢跟人说话,午睡也法入睡,老师开恩,让她去教室玩玩具,总算躲过了午睡时间,每天下午的游戏时间,每个小朋友都在操场那边的沙坑玩沙子,初夏一个人在边上荡秋千,这个场景时至现在,仍然会经常出现在初夏的梦里,那个小小的她,一个人坐在秋千上,慢慢的荡着,孤独的伤感的,低着头,不说话,一下一下慢慢的荡着秋千。
母亲过来接她,没看到她,问老师,才发现一个孤僻的她,一个人在秋千上,老师说,为什么她总是这么孤僻的不跟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肯玩沙子,母亲跟老师说明了情况,说了圈养的五年,没有接触过外界,于是老师找到了方式。
让所有小朋友第二天,每人带一件玩具过来,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渐渐的,初夏和大家熟识了,也开始一起玩了,也有了朋友。
母亲来接她放学的时候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棋牌室的老板娘,她接自己孙子,顺便接上初夏一起回家,初夏讨厌麻将,更讨厌打麻将的人,因为打麻将,妈妈不管她,她开始变的调皮,她每次走过桌边,便偷偷拿走一两张牌,急得那些赌鬼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因为她时而藏进老板娘家的腌菜坛子里,时而在树下挖个坑埋起来,更有一次,她扔进了另一个前去打牌的人的自行车篓里,那个人刚好打完牌,骑车回去了,老板娘哄了很久,又是买零食又是说好话,初夏总算告诉她在哪里了,好在那人就住隔壁不远,老板娘去人家家里找来了,母亲说她太调皮,其实她不懂,那是初夏用自己的方式想引起母亲的注意罢了,母亲总会骂她或是打她,但她依然不改。
童年经历的很多事,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性格,长大后的初夏依旧讨厌打牌的人,所以身边人都会打牌,唯独她不会,因此被朋友们称为怪胎,但她并不在意,觉得自己这样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