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晴小脸绯红,行礼道:“小女不敢当夫人夸赞,感念夫人赐礼。”
刘夫人握着李望晴的手,只觉得柔软温暖、纤细骨,忍不住再次拍了拍,念叨了一句好孩子。
“让刘夫人破费了。”吴氏笑了笑,对两个女孩道:“好了,去别处玩吧,只是天气渐冷,玩一会儿就回来,莫要着了凉。”
姐妹俩行礼告退,吴氏与刘夫人说要说些体己话,令丫鬟都候在门外,屋里只剩她们两人,又说了会子闲话,刘夫人才开口问道:“俗话常说‘一家有女百家求’,贵府二小姐仙姿玉质、娟好静秀,夫人家的门槛定是被踏破了,不知可定下了吗?”
自古长幼有序,更遑论官宦人家规矩多,向来没有姐姐未定亲事便为妹妹相看的,可她却未听说过李家二小姐定过婚约,其中必有隐情,她要问明白才好。
吴氏敛目微笑:“不瞒夫人,我家大女儿自小在太后身边长大,太后曾说过要为小女择一门好亲事,前些日子还对我说她老人家心里有了谱,只差下懿旨了,让我不要急也不用管,只管当我的甩手掌柜去。太后的眼光自是比我好,我也就把来求亲全推了,只盼着太后娘娘的懿旨了。”
“那真是天大的荣宠。”刘夫人真心赞道,太后择的人家必是京城头一份,他们若是与李家成了,结下姻亲,谦儿便有了好连襟,官途上算是有人相帮了。想到这意外之喜,刘夫人更加热络了:“我听说二小姐与三小姐只差了半岁,自小相伴长大的情分就是好,兄弟姐妹和和睦睦的,实是家门幸事。”
吴氏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似是想起两个女儿,眸子里满是疼爱:“你不知道,我小女儿虽不是我生的,但自小养在我屋里,我是把她当亲生的待。自小姐妹俩一同读书识礼,学习女红理家,好的像一个人。”
“两个姑娘真正极好。”刘夫人满眼笑意:“二小姐有太后做主,日后必定显赫尊贵,三小姐有其姐风范,也是一等一的好,不知哪家有幸能够求娶了去。”委婉表达了想结亲家的意愿。
“没有夫人说的那么好。”吴氏没有接下刘夫人递过来的橄榄枝,也没有拒绝,含蓄言明还要与李清德商量:“我只求家风清正,不要薄待了她就好,只我家老爷偏疼女儿,定要亲自为她定下婚事。”
话说到这,双方都知道了对方的意思,随不再提及,转而说起其他的话题。
圣觉寺后殿,望舒与李望晴静静的走着,望舒派出去的婆子自远处小跑过来,附到她耳边轻声说了句话,李望晴看了看望舒,望舒一笑,拉着她的手快走两步,到一颗梧桐树下站定。
圣觉寺后殿地势比前殿高,站在梧桐树下,前方并遮挡,能够清晰看到前殿芸芸众生。
只见近百层台阶上,一清俊书生和他的小厮正搀扶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迈过一阶又一阶台阶,及至台阶终端,老婆婆连连作揖道谢,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两个黄橙橙的窝窝头递给这两位好心人,小厮一时呆住了,倒是那书生推脱不过双手接过来。
老婆婆又道了谢离去,书生举着窝窝头站了片刻,小厮仿佛说了什么,书生摇了摇头,依旧举着窝窝头向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