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打着为安之开脱的幌子,真正想表明的只有一个意思:安之出身粗鄙,与她们这种自小饱读诗书的千金相差甚远。
瞧瞧她,连最基本的作诗都不会。
就这样的人,怎么配进入她们的交际圈,怎么配跟她们做朋友?
安之看着志得意满的周妍,只觉得好笑。
周妍的刻板印象是不是太严重了,凭什么认定农村长大的孩子就不会写诗?
而且既然将自己当成对手,难道也不打听一下自己的生长环境吗?
她们村子对面就是时下炙手可热的东山书院。
就算不知道东山书院,也该知道她经营了东山花田吧?
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她这些年读过有关花草景色的诗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而且她不仅读过,还有好些名师亲自点评,给她逐一分析这些诗文的长处与短板,并且还亲自示范,如果是自己来写这首诗,会如何来写。
经过这样细致的教育,即便是块木头也该开窍了,更何况她云安之还不是个笨人。
只能说周妍实在太自负了,完全没将她看在眼里,所以连她的过往都不曾打听。
因此也注定了她今天必定会翻车。
“多谢大姐姐为我求情。
我学识浅薄,不通诗文,自然是无法与各位姐姐妹妹们相比较。
但是今日这样难得的机会,尽管我自知诗文不佳,却也难免想凑个热闹,更想请各位姐姐妹妹不吝赐教,安之在此先行谢过。”
安之此番虚心向学的态度很是刷了一波好感度。
有人道:“先贤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安之妹妹何必妄自菲薄。
比起诗文你兴许不如我们,但比起种花,我们在座这么多人兴许都不及你一人。
且只要安之妹妹有心学习,有朝一日必能有所成。”
说这话的人是翰林院学士林文方的孙女林念真。
翰林院乃是天下读书人向往之地,而身为掌院学士的林文方一身学识更是令天下学子敬仰。
兴许是受家庭氛围熏陶,林念真乃是京城闻名的才女,她的诗作广为流传,再加之她容貌清丽,因此颇受京城才子的追捧。
但她从不恃才傲物,性情很是平易近人,因此她的人缘也很好。
现在她主动为安之说话,很快便有不少人响应。
安之笑语晏晏的谢谢这位姐姐,又夸夸那位妹妹,很快又跟众人打成一片。
一旁的周妍见此情形,险些咬碎一口牙。
但她还是忍耐住了,她倒要看看云安之一会儿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如果那诗文真的狗屁不通,那就别怪她让人在外面大肆宣扬了。
……
写花写草的诗文都是作惯了的,大家基本是提笔就能写。
让众人觉得意外的是,安之也没思考多久就拿起了笔,接着一气呵成,很快写完了自己的诗作。
今天来赴宴的客人加上周家姐妹在一起有五十六人,交出来的诗文也足有五十六首,要想在其中选出最优的,倒也不是件容易事。
至于这投票倒是早有规则,每人手持三根竹签,轮番去看所有人的诗作,然后给自己喜欢的诗作投票,如果实在是对哪一首诗喜爱得紧,也可以直接给这首诗投三票,到最后谁的票数最多,谁便获胜。
待众人都领到投票的竹签之后,便都开始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