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其他类型>娘亲别慌,我种田超厉害> 第七百五十四章 灾区重建计划(三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四章 灾区重建计划(三合一)(2 / 2)

短短半个月多月的时间,所有道路畅行无阻,被淹没的良田也渐渐恢复本来面目。

就在他们以为这个速度够快时,太孙殿下竟然又开始了灾区重建工作。

此次洪灾对十二个县都造成了或轻或重的影响,死去的百姓和逃难去别处的百姓估计占了整体人数的四成。

这也就意味着这十二个县城会有近四成的地方空出来。

太孙殿下并没有放弃这些地方,而是准备通过引进名声远扬的东山花田和东山书院来发展这些地方。

恰巧,东山书院是太孙殿下的产业,东山花田是准太孙妃的产业,他们都不需跟任何人商量,只要朝廷允准了这个计划,马上就可以落地实施。

而东山花田和东山书院的号召力又能带动其他商人过去投资建设。

这完全就是花民间的钱为朝廷办事,想法实在大胆又精彩。

而对阿佑这个想法最为认可的就是户部尚书贺经略。

似乎每一个户部尚书都将国库当成自己的钱袋子一般护着,能进账的时候他们最积极,但是轮到付钱的时候,他们的手绝对将钱袋子捏得死紧。

按照贺经略的初步估算,这一次徐城洪灾,国库可能需要花掉二百八十万两到三百四十万之间。

可是有了太孙殿下这个方法,说不定二百万两就够用了。

凭白省下这么多银子,他可不就成了最认可阿佑的人。

“皇上,太孙殿下英明!

朝廷赈灾的效果毕竟有限,最多能帮助灾民们度过今年,如何熬过明年上半年没有收成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考验。

可是太孙殿下和云大人的方法,却是能够长久的起到作用。

而且正如太孙殿下所言,灾民们靠自己的劳动赚得银钱,这种自食其力的过程远比咱们直接分发赈灾银两来得要更实际一些。”

继户部尚书之后,工部的李尚书也站了出来:“皇上,臣有一喜讯尚未来得及禀报。

昨日工部的工匠按照云大人给的建议,又一次成功对纺织机做出改造,相较最开始,织布的效率提升了一倍有余,且织布的尺寸也被放大,如今一块布最宽可达**。

倘若按照太孙殿下所言,在徐城周边开设纺织厂,那么臣可立即安排这一批工匠带着改造过后的纺织机去往徐城,尽早开始纺织厂的工作。”

工部难得有当众邀功的机会,李尚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如果皇上真的同意在徐城周边开设纺织厂,那么赈灾的功劳,他们工部也可以分得一杯羹。

而方经略听到这话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纺织厂肯定归朝廷所有。

一个效率得到空前提升的纺织厂根本就没有将今天的情况

而徐城内的百姓看这些灾民老实待在城外,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这怜悯之心很快就生了出来,很快就有人开始组织给外面的灾民捐赠一些日常所需的东西。

没过两天,城内便送来了好些半旧的衣裳被褥,碗筷,甚至还有一些调料……

最开始逃来的灾民在城门口安顿得井然有序,后边逃难过来的灾民也有样学样,没有一个人闹事,完全服从指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着过来的灾民越来越多,人数已经超过六万时,阿佑及时将地盘扩大,在距离城门不远处立刻开辟出一块新地方来,挖井,盖澡房茅房,搭粥棚,给老幼安排帐篷,然后迁了一部分人住到那边去。

而陆续有新人投靠过来,便陆续有人参与到清淤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人在为重建家园做着准备。

阿佑在安顿在灾民时,也不忘解决最主要的矛盾,那就是修建被水冲垮的堤坝。

不过他暂时没有从灾民中征选徭役,而是将从京城过来的士兵派去修建堤坝。

待将徐城周边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他便开始一个个巡视受灾的城镇,以太孙之尊亲自慰问灾民,跟他们承诺,朝廷一定会帮助他们度过眼前这个难关,带着他们一起将生活走上正轨。

就在阿佑四处巡视时,安之带着大批的物资过来了。

她相信阿佑在过来的第一时间肯定统计过具体人数。

只要拿到这些数据,她就可以推算出徐城这边需要多少月事带。

且她也得了解一下,除了徐城之外,其他地方还有多少安置难民的地方,人数又有多少,对于月事带的需求量又有多大。

她的猜测果然没错,等她过去询问时,一个文书直接给出了具体数字:“云大人,截止到昨天傍晚,城外以及柳杉坡那一块共有灾民八万五干六百九十二人,其中男性占四万一干九百四十八人,剩下的都是女性。

而在女性之中,七岁以下的孩童和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有八干七百四十六人。”

安之在心中算了一下,七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人约有三万五干人。

这年头,女性大约在十三四岁时来月事,四十岁出头绝经,在排除掉年龄之外的人数后,就算两万五干人,每人三条月事带,这里就得七万五干条。

“整个徐城周边,除了咱们这里,还有没有别的地方有灾民聚集?

如果有的话,人数大概是多少?”

那文书道:“太孙殿下来这里几天,就派了人去下面的县城巡查,如今反馈过来的消息,在下面还有两处灾民聚集地,一个在如临县城门外,共有两万二干多人,还有一个在兴阳县附近,那里有一万八干余人。

不过这是第一批送来的数字,这已经过去了近十天的时间,数字可能有变化也说不定。

另外据推测,还有近五万左右的人逃往了其他州府。”

徐城外就有八万灾民,另外两处有四万人,逃往外地的有五万人,再加上在洪水中死去的人人,这场洪灾的影响比想象中要严重不少。

从广明殿出来后,阿佑吩咐宫人去准备行囊,然后径直出了宫。

等他到国公府时,安之已经在二门处等着了。

安之看到阿佑立刻问:“听我爹说,你要去徐城赈灾,这可是真的?”

阿佑点头:“确实是真的,事情已经定下了。”

“那我跟你一起去!”

安之这话说得毫不犹豫,显然刚刚在这里等阿佑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

“我跟你一起去,万一有个危险,我还能护着你。

倘若没事,我就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帮你办些琐碎事情。”

阿佑没有接这话,而是道:“咱们换个地方说话,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

安之见他神色郑重,便也没再做声,先将人带去了自己的院子。

“有什么事,说吧。”

“皇祖父刚刚跟我说,让我一定平安归来,等赈灾的事情办妥,他就禅位于我,他则迁居行宫当太上皇。”

这话彷如晴天霹雳,将丝毫没有准备的安之吓了一跳。

“皇上,皇上真这么说?”

“自然是真,他亲口所言。”

阿佑凝神看着安之道:“我们的婚事会如常推进,所以你不能离京,必须得在京城待着。

等我将徐州的事情办妥,应该已经下聘了。

等我回来,我想要将登基大典和迎娶大礼一起办。”

安之听到这话,注意力被带偏:“有这么办的吗?那该怎么办?”

阿佑摇头:“史书上没有,不过这不是咱们该担心的事儿,交由礼部去烦恼便是。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