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百鸣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从表面上来看,勋贵士族虽然人数少,但其手中掌握更高的权力。而高的权力能为他们获取更多的财富。
人数多的平民百姓却没有足够的权力,权则难谋钱,权力的低下导致百姓谋钱的方式与效率相对更低。
勋贵士族甚至乎不需要进行劳动,其家中只要有权,其财富自然而然就可以往上涨。同时其手下还有难计其数的食邑为其创造财富。而他们手下的食邑呢却只能朝九晚五的换温饱。根本没有机会为自己积累财富。久而久之,财富与财富之间的差距、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差距就被越拉越大,形成难以逾越的阶层鸿沟。就这样,世界上的大多数财富,被少部分人掌握,而大多数人,却在少部分人手下讨生活。”
话罢,许是说太多嘴干,苏百鸣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又是一杯茶下肚。
苏百鸣的回答让李十七对苏百鸣的看法有了改观。之前看苏百鸣对自己儿子的做法,李十七觉得这个苏百鸣也是个昏庸之辈。但现在看来,这个苏百鸣虽然教导方,但是对于一些社会性的问题,他看的倒是有些深。这与苏家向来在算学方面的注重不关系。苏百鸣对算学有着比其他人更敏锐的感觉,换成一般的读书人,估计就是掏出什么君王是天下共主什么的理论出来了。而苏百鸣对这个有关阶层的问题的看法却能联系到财富之间的差距,这让李十七很惊讶。
李十七总觉得苏百鸣的回答有些熟悉,但一时又睡不上来。
苏嘉倒是对苏百鸣的表现见怪不怪了,自己这个儿子对一些问题总是有独到的看法,是那些老顽固比不了的。
苏百鸣回答完以后,苏嘉偷偷地瞟了身边的李十七几眼,想看看李十七是什么反应。
在他看来,李十七虽然算学天赋过人,但对一些政治问题的看法也应该和那些书生差不多,讲讲君王百姓那套。今天百鸣的回答也许会震惊到李十七。
但是李十七表现的却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震撼的神情。李十七很平静,看上去是在思考。苏嘉哪里知道李十七是穿越的嘛,自然也不知道,在李十七那个世界这样的回答才是正常的回答。
当然了,回答的不管怎么样,掌声与喝彩还是要有的。所以苏嘉也是表示了对苏百鸣回答的满意。
“既然百鸣都回答完了,那么下一个就到芷珊了。就这么转下去,十七小友最后一个回答。”
苏嘉口中的芷珊是苏百鸣的妻子,姓黄,字盈清,是隔壁漳州知府黄家的长女。自小也是饱读诗书,有才学的,是漳州的才女。
可惜,虽然有才,但是是个死读书的,张口闭口就是皇帝一统天下,是百姓共主,所以皇帝和他的臣子们享有比百姓更高的地位是应该的之类的话术。李十七觉得这远不如苏百鸣来的好。至少苏百鸣是能略微窥视到问题真正核心的,这在思想受到禁锢的封建时代是很罕见的。
虽然黄芷珊的回答没能得到李十七的认同,但是对于苏家人来说,这个回答显然是合理且正确的。自然也得到了苏嘉和苏百鸣的喝彩。
至于纨绔苏清楠嘛,爱怎么样怎么样,说出来牛头不对马嘴的,李十七听了都想笑,苏嘉就更不用说了,但是碍于面子,还是说了一声“不,清楠有进步了。”然后就略过了。
这让苏清楠感觉很是失败,但又可奈何。
下一个是苏子墨。李十七来了兴趣。
李十七很想听一下这个苏子墨的回答。
随即,目光便向苏子墨的方向投去。
苏子墨和李十七的中间,坐的是苏嘉。李十七看向苏子墨的这个动作,正好被苏嘉看到了。
苏嘉暗喜。自己自从前几天见过李十七以后,就越发觉得李十七有前途,便想着把自己的孙女苏子墨许配给李十七。所以专门找到过苏子墨,和苏子墨讲李十七这个人的才华什么的,今天还带着苏子墨去见李十七,甚至乎留李十七下来吃饭。这都是为了把苏子墨和李十七凑成一对。给子墨找了个好亲事的同时,也能和李十七打好关系,将来李十七飞黄腾达,苏家也能跟着沾光。
很显然,苏嘉误会了。现在是苏子墨在作答,李十七看过去,一是为了表示尊敬,二是对回答也只对回答感兴趣。同样的,李十七在苏百鸣夫妇作答时也是投去了目光以示倾听的。当然,苏清楠作答时没有。
李十七原本也只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总归做不到十分大度,偶尔稚嫩也是不可避免的。
苏子墨说:“在我看来,阶层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以宋国为例,讲富商士族勋贵皇家画作一档,剩下的百姓画作一档,那么从人数上来看,勋贵一档的人数是总体的两成,而财富却是总体的八成以上。百姓的基数虽然大,但是大多数却都受制于勋贵,所以只占总体财富的两成。
所以,我认为,阶层的鸿沟其实只有一条,就在这二与八之间。至于原因……我想不到。”
听完苏子墨的回答,苏嘉也是点了点头,表示满意。虽然苏子墨并没有回答到原因,但是苏嘉觉得苏子墨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而此时的李十七在听完苏子墨的回答后,也是突然想到为什么刚刚觉得苏百鸣的回答有些熟悉了。不正是苏子墨口中的二与八吗?二八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