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将这四张惊为天人的卷子全部取来,三位主考围在一起,想要看看这四人都是和人。
“先说好啊,这么做是违规的啊。出了事咱们三个一起负责。”张生说道。
“哎呀,你快点吧。我现在很想直到到底是谁写的,能写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样富含至理的诗句。”黄之和催促道。
“是啊,快点揭开。”
在两人的催促下,张生依次揭开了四人的名字。
“沈从明,张长风,杜月澜,顾凉津。这四个人你们听说过吗?”张生依次念出了四人的名字。
其余两人纷纷摇头。
三位主考没有人听说过这四人的名字。这四人既不是信阳里面赫赫有名的学子,也不是哪位大拿门下悉心教导的书生。三位主考没听说过,很正常。
“奇了个怪了。我去叫人查一下。先开始算学的审阅吧。”
算学的审阅是按照分数来的,共十道题,满分十分,九分以上得甲。共计八千左右的考生,百余人都得了甲。用时两天。
算学改完以后就到了策论了。策论比诗文要好一些,全甲者二十有余。当然了,较去年而言,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今年这个策论,全甲者方二十三人。可悲啊。”主考官黄之和看着统计出来的数据,苦笑道。
“但你不得不说啊,还是有几篇好的。像那个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很不。是全甲里面的上等。”另一位主考官杜安附和道。
“欸杜安,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胜一筹。”张生也来搭话了。
“是啊,还有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亦是惊人啊。话说回来,张生,你不是去查了那诗文很好的那四个人吗,怎么样,查出什么了?”黄之和说着,突然想起来前几天那四张诗文卷。
张生摇摇头,道:“如此有才的四人,竟一人知晓。不过倒是有一个让人震惊的共同点——这四人来自同一个书院。”
话罢,其余两人皆是一惊,同一个书院?
“什么名字?”
“鸣虚书院。”
——————
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一大群的考生将皇榜围得水泄不通,个个翘首,争着抢着寻找自己的名字。
宋国的八方会试将中榜者分成三个等次,其中第二、三等皆公示在榜。第一等的十二人,则由人从下到上依次叫名,请入太院,与二十位考官见面。
一个侍从正背着另一个站在人群外围。
“怎么样,阿花,找到少爷的名字了吗?”
“没呢,太远了,看不清,你再挤进去一些。”在上面的那个侍从回应道。
闻言,下面的侍从便又往人群中挤了挤。随即问道:“现在呢?”
“没有!”上面的侍从惊喜道。
“太好了,少爷应该是进了一榜了。”下面的侍从将背上的人放下来,继续道:“走,阿花,我们去那边听官老爷叫榜去。”
两人没有怀疑自己家的少爷有没有落榜,因为自己家少爷可是名誉信阳的大学子,被外界说是这一次八方会试第一名的候选人。
两人走到远处停着的马车处,道:“少爷,您应是入一榜了,一榜的老爷待会就会出来叫榜了,要不您也来听一下?”
随即,马车上下来了一个人。
“走,去听听。”郭子仪说道。
郭子仪刚下来,就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看,是郭子仪。我估计啊,这次就是他拿了全甲。”
“全甲?什么全甲?”
“这次会试啊,有一人全甲,有三人拿了四十甲。”
“哇,郭子仪不愧是天骄啊,今年这么难的题目,能拿全甲!”
“谁说不是呢?”
在一阵议论声中,郭子仪也是带着两个侍从到了叫榜的地方等待放榜。等待期间,不断有人迎上来道贺。弄得郭子仪都不好意思了。
“少爷果然是不同凡响啊。全甲呢。”侍从适时拍一下马屁,让郭子仪更开心了。
“侥幸侥幸。”但是,开心归开心,面子还是要做足的,不好显得自己太过自满。
终于,叫榜的人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卷镶嵌着金缕的书锦。
他信步走到众人前,先是介绍了规则:“待会叫道名字的考生,意味着是一榜,请再次依次入太院,接受诸位考官的问询。”
他环视身前那些考生,大多都是绫罗绸缎的高门学子,很少寒门。
当然了,也有例外。
角落里也有几个穿着破烂的人,在等待一榜的放榜。
他看着角落里的几个布衣学子,心里不禁叹了口气。哎,二三榜名,来这里碰运气的吗?可惜啊,出身,决定命运。
他缓缓打开手中的书锦,在看清了第十二名的名字后道:“第十二名,张三!”
人群中,一个人在听到后,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不断地高喊:“中了,我中了!”
“张三,请到这里来。”叫榜的人指了指一旁的空地道。
“第十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