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妇,你可是柳溪村人士?”
老妇白了张生一眼,放下手里的担子,回道:“不然呢?”
张生也没在意那老妇的眼神,而是指着自己脚下的路问道:“这个是什么情况?”
那老妇上下打量了张生一番,解释道:“你问这个路啊,这个是水泥路。是村里面的族老前几年带人修的。平整干净,好用的很啊。”
水泥路……
一旁的黄之和抬手指了指远方的两座高大建筑,问道:“那两个是?”
老妇头也不回就知道这两人问的是什么东西了。她又背起担子,然后说道:“钢铁厂和水泥厂。”说完便背着担子往村外走去了。
只剩张生和黄之和两人在原地蒙圈。
钢铁厂?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张生猛地间一拍大腿,说道:“哎呀,忘了问鸣虚书院在哪里了。”
“这书院是柳溪村建的,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位置的,往里面走一走先。”
两人就这样往里面走去。
没走多远,就又遇见了一个小伙子,张生急忙上去问鸣虚书院的位置。
“鸣虚书院?”小伙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人,随即说道:“我现在就是去鸣虚书院,你们跟着我吧。”
两人就这样跟在小伙身后。路上,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问着小伙的情况。同样的,也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小伙说,自己叫李十七,是去书院找人的。
见李十七把自己领进了山林,黄之和不禁有些奇怪。
“书院不在村里,在村旁的鸣虚山上,不远。”
李十七兜兜转转带着两人来到了鸣虚书院的大门。然后他高声往里面喊道:“若妍,开门。我回来啦。”
我回来了?张生和黄之和听完都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前的这个小伙估计就是书院的人了。很年轻,看样子应该是书童或是杂役。
但……这么大声叫唤,不怕被主家骂吗?
很快,书院的门就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亭亭玉立,闭月羞花的模样惹得两人都惊叹此女只应天上有了。
“先生……”前来开门的程若妍刚想和李十七撒个娇,就看见李十七的身后跟着两个生面孔,显然是有客人到了。于是程若妍语气一变,再又行了个礼,说道:“见过先生。”
李十七都语了,这么见外干嘛啊。
他回过头,跟身后的两位介绍道:“这位是鸣虚书院的学生,程若妍。”
李十七介绍完以后,刚想和程若妍介绍两位客人,就被身后的张生拦住了:“等一下,小伙子,刚刚她叫你先生?”
李十七点头应是。
“你是鸣虚书院的先生?”黄之和也诧异的问道。
李十七又点了点头,说:“我是鸣虚书院的先生,也是鸣虚书院唯一一位先生。你们在八方会试上遇到的那四个学子就是我的学生。我知道你们又很多的问题,先进来吧。”
李十七一口气堵死了张生和黄之和两人的路。使得两人也只好跟着李十七进了鸣虚书院。
“坐。我让若妍去泡一壶好茶给各位。”李十七领着两人到了会客的地方。程若妍则去厨房找茶叶去了。
“是,没,八方会试上的前四名都是我教出来的。沈从明,张长风,杜月澜,顾凉津,都是我的学生。”李十七先开口了。
两人到现在还是有一些不可置信。按理来说,能教出如此精彩绝艳的学生的人,应该是两鬓斑白的绝世大儒才对,这么会是眼前这个三十岁都没有的小伙?
“这……”张生捋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然后开口问道:“不知可否让我们见一下那四个人?”
话音刚落,程若妍便提着一壶茶进来了,她给每一个人都倒上茶后,李十七便示意她先出去。
李十七没有先回答张生的问题,而是做出一个请的手势,说道:“品尝一下吧,这可是真正的好茶来的。”
黄之和也不矫情,主人家邀请自己品茶先,那就品茶先。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便顿时感觉宛如仙界一般。
神原的茶,都是没炒制过的,喝起来会很涩,但是李十七的茶,确实从万里超市里面花大价钱买的顶级的西湖龙井,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
“二位要见我的学生,没有问题。不用说我也能猜到二位来此的目的。不过今天实在是不巧,四位都有事。但是,明天我的学生就要在这里进行一次考试。试卷是我出的,倒是四人都会到场。如果二位不介意的话,可以明天来看。”李十七将杯里的茶喝完,然后给每一个人都添上了茶。
张生在听完李十七的建议以后,心里盘算一阵,便同意了。
“你这茶,着实是不,不知叫什么名字?从何而来?”黄之和又端起李十七刚刚添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后说道。
一旁的张生倒是没喝出个所以然,平常不怎么喝茶的他品不出来到底这茶有多不一样。但是好喝确实是好喝的。
李十七笑着说道:“我这茶,叫龙井,西湖龙井。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具体从哪里来的,我也不甚清楚。”
话罢,李十七叫外面的程若妍进来,说道:“薯片还有吗?搞一点来。原味的就好。”
程若妍听到李十七打自己的薯片的主意,面露不悦的瞪了李十七一眼。你自己没有吗?要我的薯片,你简直是要我的命啊。
虽然不满,程若妍还是照做了。她从自己房间找来两包薯片,盛到碟子上,端到了三人桌上。然后又去到门外候着去了。
“二位,尝尝吧。”李十七说。
张生拿起一片,放进嘴咀嚼,酥脆的薯片在张生的嘴里爆开,是张生从未体验过的味道。
李十七一边吃,一边说:“二位从信阳远道而来,路经风霜,一会我便带着二位去我们柳溪村的旅馆下榻,先好好的睡上一觉。明日一早,我再叫人请二位来见我的四个学生。”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两人也不好拒绝李十七的提议,便只好按照李十七的说法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