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儿第一天还算顺利。
晚上一家人坐在床上数今日赚到的钱。
"一共三十九文,除去摊位费二十文,成本五文,牛车费六文,今日我们赚了八文钱"。
许沐彤扒拉出来八枚铜板,这就是一家人在外摆摊儿一上午赚的钱,还不够买两碗馄饨的。
庐石郡的物价在整个大景国算得上中等的水平,工人一天的工钱是七十文,馄饨摊老板一天也能卖六十文左右。
但这些都是赚的比较多的,像是在酒楼做苦力,倒泔水一天只有二十文。
没有农活的时候,村里人出去干活,一般一天也就二十文。
如果剩下半罐没有免费送,他们今天应该能赚到六十文,顶上村里人三天的工钱。
果然只有做生意赚钱最快。
第二天全家出动上山挖清明菜,薅光了一个山坡的清明菜,米袋直接用的只剩一个底。
这次许沐彤只带了许元辰上街,两人下午回来的时候,身上不仅背着陶罐,背篓里还装了十几斤米和几袋调料。
一到家,许沐彤逮着水井往肚子里灌水,打了一个长长的水嗝:"娘,下午你跟我一起去山上吧"。
"是要准备明天要用的清明菜吗?"
"不是,我想上山摘点蘑菇,清明菜也就这十多天能吃,我们得想个其他的营生"。
王秋梅点头同意:"确实,地里粮食还没青着,若是不能卖团子,咱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
吃完午饭,许沐彤和王秋梅背着摘清明菜的竹篓上山。
因为许大成以前也去街上卖过蘑菇,所以王秋梅知道哪里生的蘑菇多,又有哪些蘑菇没有毒可以吃。
山里露水重,哪怕外面已经是艳阳高照,山里还是湿冷的厉害,爬山时冒出的汗也被体温烘干。
许沐彤拢了拢衣领,阻隔不断从领口往衣服里浸的寒气。
清明节前后蘑菇长势喜人,争先顶开泥土从地里冒出头来,几乎每棵树下都长了几簇。
许沐彤用手小心扒拉了一下脚边的蘑菇,伞帽呈土黄色,肉质厚实,是常见的可食用菇,也是街上卖得最多的那种野生菇。
可以吃,挖走挖走。
母女俩手速很快,不一会儿,附近树底下的蘑菇就被搜刮光,两个竹篓底也被铺满。
王秋梅带着她又换了几个地方,所到之处,能吃的小蘑菇全部进了她们的竹篓。
两个人的手上满是蘑菇的鲜香。
把最后一颗小蘑菇丢进竹篓后,许沐彤累的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腰间不断传来令人难耐的酸痛感。
王秋梅替她摘掉背上的竹篓,伸手翻了翻里面的蘑菇,胖嘟嘟的蘑菇在竹篓里你拥我挤。
虽然铜板跟蘑菇的触感完全不一样,但是王秋梅就是觉得自己手里的都是铜板,嘴角高高挂起。
"女崽,蘑菇都采的差不多了,咱们要不要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