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贞的家是一座三进四合院,是他爷爷在世期间置办的,目前只住着他和管家老杨。
原来家里有七口人,李母在生下李弘贞的时候难产去世了。
万历十二年,大哥跟随“黔国公沐昌祚”抗击缅甸入侵,在明缅之战中不幸阵亡。
大嫂为大哥守完三年寡,就带着小侄子回娘家了,听说最近正在说亲找下家。
二姐在十五岁的时候,嫁给外地的大户人家。
老父亲是六品地方官。
万历九年,为了凑集军需支援明缅战争,张居正突然下令清查整个重庆府的官仓。
不幸的是被查出亏空,李父因为掌管财政背了最大的那口锅。
按大明律,本该剥皮萱草。
好在当时掌权的李太后,念及李家是开国功臣之后,给予网开一面,只判了个革职罚款。
赋闲在家的李父,没过几年又传来长子阵亡的噩耗。
双重打击之下,于万历十四年撒手人寰。
李弘贞躺在床上呆呆望着天花板,翻着原主的记忆。
“我老李家,还真是命运多舛呀!”
“吱呀~”
伴随着一阵木头摩擦声,管家端着铜盆推门而入。
“少爷,该出寝了。”
李弘贞掀掉被子起身,踩着布鞋来到盆架前坐下。
明朝的洗漱用品跟现代没什么区别,也是牙刷搭配牙膏。
现在他手上那把跟现代相似度极高的猪毛牙刷,据说是由“明孝宗”发明的。
牙膏则是沿用宋朝的配方,由松脂、茶叶根、茯苓等一系列材料制成的牙粉。
老杨这时道:“少爷,今日守孝期满,您可以食荤了。”
“您是想吃肉包子?还是羊汤?我这就去外头买回来。”
李弘贞一听这话,腹中馋虫瞬间被唤醒。
“不必劳烦,我自个上街吃早膳。”
说完,抄起一件外衣套在身上就往外走。
出门那一刻,一阵冷风扑面刮来。
李弘贞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中秋节才过去不久,气温就骤降到岭南冬天的程度。
他现在还不知道这种异常天气是小冰河期造成的,越往后气温会越冷。
来到明朝半个月了,他由于伤势原因,还没怎么上过街。
现在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趁此机会好好了解一下市井行情。
忠州虽不如江南富裕,却胜在烟火气十足。
清晨赶集的人不少,农民挑着扁担往城内小跑,箩筐里装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从城门方向陆陆续续涌到集市,占到一个显眼的摊位后,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又马不停蹄吆喝叫卖。
“来嘞!”
“上好的菘菜,过了立秋就吃不到嘞!”
“客官行行好,买点枸杞吧,都是自家晒的。”
李弘贞正津津有味欣赏古代街景,突然被一个卖枸杞的老妇人拦住。
老妇人定睛打量面容过后,又变得跟见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