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概念在苏路洲看来并不陌生。
因为他上辈子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上一辈子沉浸在顾喜乐“友好”的关照下,苏路洲几乎没怎么注意其他细节,直到他发现自己认人且亲眼看着顾默死后,苏路洲才发现顾喜乐到底是有多么的恶趣味,多么的残忍。
顾喜乐生来强势,可能是从小被父母宠大的缘故,凡是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
他不喜欢顾默,所以他就会想方设法整死他,他是最受宠的皇子,别人奉承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违背他的意愿,所以矛头自然指向了顾默。
那些宫人也越发大胆起来,只要是不受宠的,不管是宫外的还是宫内的都要欺负一遭,他们总是有“反正都是不受宠的人打他又没人知道”的侥幸心理。
顾喜乐纵容了这种心理,可能在他的心里,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
这个心理虽然残忍,但很现实。
顾喜乐一辈子都是那么骄傲,在他当政以来,他认为的都是对的,他不许有人忤逆他,和他意见不一样的老官员,背后的势力都被他蚕食掉了,没了势力的老官员,整日被顾喜乐一派人冷嘲热讽,渐渐便辞官归乡。
很快,朝廷成为顾喜乐一人独尊的地方。
他唯一不敢招惹的人便是他苏路洲。
因为朝廷上下能打的人就只有他苏路洲一个。
顾喜乐甚至强势到让百姓也必须听他的话,他喜欢什么,就往田地里种什么,然而,有些田地却不适合种植那些植物,一时间,百姓没了经济来源,饥荒将至,民不聊生,顾喜乐失去威望,却巧妙的派发银子,写下罪己诏,逃过一劫。
顾喜乐虽在当政上很有一套,却是个羸弱,不懂得兵法,他要在整个国家唯吾独尊,还得讨好苏路洲。
可怜他不知道的是,早在顾默在他面前死掉的时候他顾喜乐就把苏路洲得罪了。
顾喜乐以为苏路洲看在他是一国之君的面子上会辅佐他,至少也不会背叛他。
可惜,他把苏路洲想的太好了。
在和南国国君商量好后,苏路洲只提出一个条件。
保北国百姓,由他手刃北国帝君。
于是,在南国兵临北国城下那一刻,苏路洲亲手打开了城门,南国国君如所说的那样,没有伤害北国百姓,活捉了北国君主和丞相,统统交给了苏路洲处置。
苏路洲拿着剑,戴上顾默的长命锁,一刀一刀活剐了顾喜乐,鲜血溅在写着顾默的长命锁上,那一刻脑子一疼,像是被密密麻麻的针扎了一般,苏路洲没了意识。
他再次醒来,就看到了顾默脏兮兮的脸。
他回到了他刚认识顾默的时候,回到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从前的苏路洲,是为了保护顾默而活,顾默被他亲眼看着一刀一刀凌迟而死,苏路洲也固执的让顾喜乐一刀一刀凌迟在顾默的长命锁前。
他本就是为了顾默而活到战胜归来,顾默死了,他也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南国的皇帝是个好皇帝,广纳贤才,至善至纯,他也没有任何忧虑了。
可能会有人觉得苏路洲冷血,竟毫不犹豫的背叛北国国君,背叛陪了他几年的北国士兵,但其实,凡是苏路洲带领过的士兵,都知道苏路洲要做的事。
所以,那天在城门前死守的,都是苏路洲从顾喜乐那里调来的兵。
苏路洲所带领的那些人,早就弃甲归乡了。
虽然不知道这一世发生了什么,导致顾默再没受到欺负,但正合苏路洲的意,至少,在他再一次回来之后,顾默是足够安全的。
……
因为顾默上次到顾府一日游之后,苏路洲的生活过了好了点儿,至少是没人欺负,有的吃有的穿。
很快,便到了新皇宣布要将军府出一人带兵打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