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单修内丹是不够的,论视听言动淫欲皆从此气化生,这各种消耗单靠内丹支应,大大消减了修炼的功效,为补充先天之气,就有了外丹摄入之法。
外丹通常有两种,一为实物蕴藏,如蕴含灵气的植物,通灵野兽的内丹,炼制的丹药等等,二为自然中的灵气,如阴阳之气,正邪之气,五行之气等等。
道门讲效法自然,收纳外丹多以阴阳二气、日月精华、五行之气为主。
儒门讲修身治国,收纳外丹多以日月精华、四时正气、民心国运为主。
佛门大乘讲普度众生,外丹来自度众福报,佛门小乘讲度已证道,外丹来自已身受转(其极至就是苦行僧)。
当然,儒、道、释互有借鉴,也非一成不变。
开光期就是修练对自然界中灵气的感应,资质越高,到了开光后期感应到的外界灵气就越是精纯庞大,下个修炼阶层融合期就得益越多。
融合期就是引外丹入体与内丹融合,融合生成真种就是到了心动期了。
所谓心动,就是圣胎之心(真种)生成,开始跳动(曾闻有人说心动期乃心神不定,容易冲动,真是贻笑大方)。
至于楚秀和林晰云在其他人眼里,也就是皮相好,资质普通的一般弟子。毕竟在藏道诀的隐藏下,两人都是筑基中期,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人。这等好看却不太中用的货色,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里,都是泯于众人难出彩的。
行程路线拟定:下衡山,北上潭州,然后往西,过武陵山自涪陵入川,再西行青城宗。
路过黄家村,楚秀略一打听,黄老财早在三年前就已逝去,妻妾飞散,老宅破落。家中三个儿子争田产财物,弄得鸡飞狗跳,其中两个分了家,还有一个不知去向。至于黄家村附近的村民,早两年都从自耕农变成了租种户,度日艰难。
真是人物皆非,令人唏嘘:当年要是楚秀没另谋出路,现在怕是不知在哪片地发臭。
到湘潭时日已向晚,便在县里投了栈,打个尖。当今天下乃皇室与修炼宗门并立,宗门人士投栈有宗门身牌即可,倒也方便。
一行人在四方客栈租了两间头房几间陋室。绍灵道姑带着几个女弟子住了间头房,绍仁道长和绍威道长合住一间头房,余下的男弟子则分住三间陋室。
林晰云整好行李用过晚膳,跑去找楚秀,却发现楚秀已不知跑哪去了,只得闷着回了房。
楚秀草草用过斋饭,见天色已黑,借个由头找个人之处,翻身出了客栈。
修为精进之后,楚秀才发现自己的玉石灵宝的厉害之处,能纳万物,空间广阔。
当初在衡山修炼,楚秀便用这石头来储物,就挂在胸前当坠子。但是从坠子中取物极为不便,只是烟霞峰上少人,也没多想。
后来从山峰上偶得了一些火铜矿,便炼了些许火铜,做了个手镯,为免显眼,又另找了两颗石子打磨光滑,与玉石灵宝一起凑了三颗石头,均匀的镶嵌在火铜手镯之上,做成一个储物手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