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秀道:“你派人拿县志过来给我看看。”
知县摇头道:“没有了,本县志交接前就丢了,现在还未曾再编。”
楚秀一把抓住知县领口,把他揪起来:“你说什么?”
知县大汗淋漓:“壮士,壮士,这是前任丢失的,不是我,不是我。”
楚秀缓缓松开手,把他推回坐上,道:“要是日后我发觉你有不实之言,到天涯海角也必杀你!今晚之事你就烂在肚子里,知道了么?”
“小的晓得晓得。”
等楚秀走了,那知县这才有空,擦擦额头冷汗,惊魂稍定。
楚秀潜回客栈边,换好衣服,翻墙进了客栈。
毕竟当年惨案也没人追查,,根本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留下,现在想查谈何容易?事过境迁,时长日久,没丁点儿头绪。楚秀本也没抱太大希望,所以也不失望,不过也只能暂时放下,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再作打算。
众人日行夜宿,也不生事,只是赶路。
这日出了新化五里,忽听得有人在轻声笑语。楚秀看过去,原来是四个年轻书生在路边亭里谈笑。
这四个书生,其中三个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长衫,腰间佩剑,还有一个没戴头巾,只是结了发髻,戴个网巾,腰间挎弓箭,这使得他与另三人显得有些许不相衬。
这年头,书生佩剑以示品德性情是等闲,但腰挎弓箭却是万中一。
两伙人相间,各自打量对方,也没多言。
又行了半日,走在前面的召仁道长停了下来。
绍威道长和绍盈道姑见队伍停了,过来询问:“绍仁师兄,出了什么事?”
绍仁道长眉头一皱,道:“前面山林里面有数百人,不知何故?”
绍仁道长示意的山林是前路三百米左右的路边密林。
绍威道长道:“强盗?”现下世道颇乱,到处盗贼丛生,这里山林茂密,有人在此落草实属寻常。
绍仁道长道:“有可能。”
绍盈道姑道:“正好闲着,若有强盗剪径,我等便顺手行事,为民除害。”
绍威道长道:“不知对方实力如何?”
绍仁道长道:“蝇营狗苟的宵小之辈,不足为虑。"
绍威道长道:“正好让这些弟子练练手,求之不得啊。”
绍仁道长颔首道:“正是。”又叮嘱众弟子小心戒备。
众弟子自下山以来,一直赶路,十分单调,初初几天还有人说说笑笑,早两天开始就如霜打茄子,没了生气。这个时候听说有强人劫道,竟然多是笑而应之,个个跃跃欲试,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