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很可惜,现在这个能给齐景公提意见的晏子死了,齐君没有镜子参照自己了,于是就开始装糊涂,打哈哈,其他的齐臣谁也不敢说什么。
其实齐景公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前490年,赵鞅向荀寅与士吉射的巢穴柏人发起总攻。
荀寅、士吉射从柏人突围,逃亡齐国。经过赵简子长达8年的艰苦征伐,晋国的内战基本结束。齐景公晚年将暮年的最后精力,如同赌注一般全部投入到这场战争,最终齐景公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最终,晋国赵鞅还是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
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也加速了他的死亡。这年夏天,齐景公自觉不久于人世,终于开始考虑他迟迟不愿提起的立嗣问题,最终他决定还是立公子荼(齐晏孺子)为太子,并将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召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托付给了两位重臣。
并且把其他的公子们都安顿到了莱地。
这年的秋天九月二十四日,齐景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齐景公死了。
一个在齐国在位五十八年的最长的国君死了。
新太子荼登基继位,可是这个新的太子本身就是大臣们所不愿意拥立的人,那些被安顿在外地的公子们也都很害怕,谁知道这个太子上位后,会不会因为这些公子们的存在,而感到威胁,因此而招致的无端杀戮,在齐国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尤其是在面临君王换位的关键时刻,是动一发而牵全局的敏感时期,目前面临这样的威胁,只有一个办法:跑路。
所以齐景公的儿子: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逃亡了卫国;公子鉏、公子阳生逃亡了鲁国,这就是所谓的“树倒猢狲散”了。
齐国莱州地区的老百姓,就为此编了一首歌曲中讽刺君王家里的这些事情,歌中唱到:
景公死了,不参与埋葬,三军大事,不参与谋划,公子们啊公子们,你们又能逃亡到何方。
很是押韵昂。
事情,似乎是就这样平静下来了,但是一个人物上场了——
这就是齐国的大臣陈乞。
陈乞是谁?他的来源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一定要交代一下,因为他就是“田氏代齐”的重要关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