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的人,怎么会说出狼心狗肺这种话?
而且还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的?
因为这句话,林逸打量了邻居一眼。
二十四五岁女子,样貌中上,身材很不错!
移开视线,林逸继续梳理起嫌疑人韩志业,与受害人魏可欣之间的关系!
从字面便能窥出端倪,韩志业与魏可欣之间,一定曾发生过某些事。
重新回到案发现场,死者钟子平遇害的地方。
验尸结果显示,死者头部后方遭钝器猛击四次,颅骨爆裂。
此外,还有两处刀刺伤。
正如林逸此前所推测的一般。
这不是误杀,是彻头彻尾的故意杀人!
还记得嫌疑人韩志业,第一份口供内容吗?
他说自己瞎猫撞到墙般闯入卫生间,是因为情夫藏在其中。
再到他后来修改的第二份口供呢?
则改称自己杀了人后,才撞上那名情夫和魏可欣回家?
先不说这两份口供,哪一份更真实。
现在的林逸,暂且都将它们当真的看待!
即便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在撒谎,两段陈述全是谎言。
他分明换了口径,自相矛盾。
但林逸偏要当成真话去听,这是为何?
因为往往真正的破绽,就藏在最精心编织的谎言之中。
犯罪心理学告诉所有人,哪怕是最拙劣的谎言里,也藏着至少一成的真实成分。
那些最容易让人深信不疑的虚假之语,恰恰就是掺着最多真实的谎言。
九分真话加上一分假意,这才是最危险的东西。
反过来,低级骗术大多九假一真,破绽百出。
客厅内并无可供突破之处,林逸转身进了卫生间,眼神细致地扫描每一个角落。
卫生间接缝干爽整洁,明显是在案件发生前刚被人清洗过。
林逸蹲下身,在靠近地漏的位置仔细观察。
果然找到了几根头发。
有的长,有的短。
卫生间本该常见头发,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么?
可偏偏有些线索,就藏在这里!
比如说,年轻人和年长者的发质有差异,DNA检测可以顺藤摸瓜。
关键信息在于:
根据初步调查,钟子平夫妇都留着短发。
那么,眼前这片区域中的这根长发,又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儿,林逸眯起眼来。
他小心地将这根长发用证物袋装好,交给身旁的刘元亮。
之后,林逸出了卫生间,步入卧室……
整个房间被打扫得,几乎看不到任何可疑痕迹,连床铺都规整有序。
林逸却掀起被褥,仿佛要破坏现场。
但并不是胡来。
他知道,即使被褥表面清洁干净,身体接触过便会留下蛛丝马迹。
尤其脑袋枕在枕头上,总会掉落头皮屑或者头发。
表面上擦得干净不代表下面没有遗漏,人们往往会忽视床垫下层,以及睡床缝隙这些死角。
所以,他翻开了厚重的被褥与床垫,果然有所斩获。
不仅找到了少量头皮屑,还有一些长短不等的头发丝儿。
一根男子短发,一根女子齐肩半长发,还有一个女子长及腰间的秀发。
林逸使用专用工具逐一采集三种发样,外加残留的头屑。
“送去检验,重点盯那根长发,查它对应的年龄和DNA。”
年纪增长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容貌变化,还包括一根头发的质地。
至于DNA比对,则是为了一项猜测做准备。
除了丈夫与妻子,第三个拥有长发的女人是谁?
她为何能在主人家里洗浴?
又为何有权住在卧室,甚至睡这张床?
……
看守所审讯室。
“你跟魏可欣到底是什么关系?”
林逸盯着韩志业,冰冷地问道。
“我们什么关系都没有!”
嫌疑人韩志业摇了摇头,试图否认。
“是吗?”
林逸冷哼一句,“若无关,为何她说你狼心狗肺?”
空气忽然安静下来。
听到这句话,韩志业微微变了脸色,但很快掩饰回去。
不过,林逸依旧捕捉到了那一瞬异常,并非出自于突然暴露时的恐慌。
那种神色,反而更像是某种……刻意演出来的情绪伪装!
这意味着什么?
说明对方已经察觉警方,开始注意这一层面了。
既然早就预料到,会被怀疑与魏可欣有关联。
为何还要故意露出吃惊反应?
不对劲。
林逸心中浮现出更大的疑惑。
这个男人为什么会觉得,警方会把注意力往这条线上转移?
他是不是早知道,某条线索已被警方掌握?
比如说……那位女邻居提供的证词?
难道韩志业早就盘算好一切,认为女邻居家会透露出那天的事实?
刹那间,林逸只觉得脑皮一阵抽麻,神情骤变。
面前这人究竟什么脑子?
竟能布如此深远之局!
两次供述中都不动声色提到那名邻居,原来是在给警方挖个陷阱引人跳?
自己是不是错估了他的实力,忽略了什么隐匿线索?
盯着韩志业良久,林逸的眼神渐渐锐利。
迅速稳住思绪,头脑高速运转分析可能性。
普通人在高压状态下,怎么可能做到这般精准布局?
除非,这是一套事先准备好的剧本。
现在他正按剧情一步一步走下去,而这剧里的下一个节点是什么呢?
是让警方关注韩志业与魏可欣的关系?
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为了啥?
警力调配需大量人力与时间。
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