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麟道:“朝廷命你我受高大人节制,他没来,我们贸然出兵不太好吧。”
刘昌祚道:“在这儿等着也不是个办法,此地距离灵州还有很长的距离,不如我们先往灵州赶着,到那儿附近再和高大人会合。万一他们绕道别处先抵达灵州,我们迟迟没到也不太好。”
姚麟想了下,道:“也好,反正朝廷让我们一同攻打灵州,我们就在灵州附近等他吧。”
于是,两人率领泾原路兵马沿着胡卢河朝灵州方向前进,抵达磨脐隘时,前方探路的士卒匆匆返回向刘昌祚汇报:“大人,夏军驻守磨脐隘口,我们过不去啊。”国相梁乙埋亲自率领三万多名西夏将士驻守磨脐隘口,刘昌祚去灵州,除非刻意舍近求远绕道,否则此为必经之路。
刘昌祚大惊,急忙命全军原地待命,问道:“他们有多少人,谁在带兵?”
士卒道:“估计有数万人,不知何人带兵。”
刘昌祚急忙召集姚麟等人商议对策。
一名部将道:“要不咱们改道向东去韦州,再和环庆路会和吧。”
另一名部将连连点头附和道:“对对对,赶紧绕道而行吧。”
刘昌祚生气道:“遇贼不击,绕道自保,这是没有章法的!况且我们客场作战,应当速战速决,这是古今皆知的道理。尔等觉得离开就能幸免吗?”
众人陷入了沉思。
姚麟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情况紧急,容不得片刻耽搁。刘昌祚沉思片刻后道:“分兵四路,第一路持盾牌前方开道,第二路持神臂弓次之,第三路持弩再次之,选锋骑兵垫后,务必渡过胡卢河,夺取磨脐隘。”
部将们紧急兵分四路,整顿好后,刘昌祚对众将士们高声道:“此次立功者所获赏赐是熙河的三倍。”
大家听后欢呼声肆起,响震山谷。
为了鼓舞士气,刘昌祚身先士卒,双手持两副盾牌冲锋在前。大家缓缓向磨脐隘口靠近,梁乙埋见宋军逼近,命人迎击。等两军抵达相对较近的距离时,刘昌祚一声令下,躲在盾牌后面的弓箭手们万箭齐发,射向不远处的夏军。就这样,两军激烈对战,从午时一直打到了申时,夏军不敌,开始稍稍后退。刘昌祚见对方势头减弱,身挂箭篓,手持弯弓,腰悬长刀,翻身上马,率五万大军乘胜御敌。
两军奋力厮杀,刘昌祚飞速疾驰,同时弯弓引箭,长箭飞出,正中敌兵喉部,敌兵身亡坠马。一箭离弦,一箭又续上,箭无虚发,或近或远的夏兵,只要被他射中,绝无生还的可能。梁乙埋见状惊惧不已,指着刘昌祚惊叹道:“此人是何方神圣,箭法竟如此了得!”
身边一人闻声回应道:“他就是刘子京!”(刘昌祚,字子京)
刘昌祚曾与西夏交战,因箭法了得而闻名。夏人皆知此人箭法如神,可百步穿杨。梁乙埋只知其名,未见其人,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光夏人佩服其箭法,连宋神宗对此也大加赞赏。宋神宗曾亲试其骑射,可谓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两军又大战许久,宋军攻势甚猛,夏军全线崩溃。梁乙埋见大势已去,急忙率众撤退。刘昌祚率兵追奔二十里,斩获大首领十五级,小首领二百十九级,擒获梁乙埋侄子吃多理等二十二人,斩杀二千四百六十级。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