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提交样车,再做各项测试,拿到测试结果上报工信部审批,最后再投入生产,
好嘛,其实也没怎么提前,
换句话说,再晚就来不及了,还给整得热血沸腾的。
不过陈阳也不要求他赶得太早,四年后开始交货,那时候正好国内的4G开始落地布点,自己再顺势推出打车软件,一切都是刚刚好。
后世几个打车软件刚出现的时候,都跟疯了一样的搞地推,拉一辆出租车注册给多少钱,拉一辆私家车注册给多少钱,拉一个用户注册给多少钱,再加上各种补贴,给用户的给司机的,一天烧掉几千万都算平常,
嘀嘀之所以占到最多的市场份额,还将另外几家公司的业务吞并掉,就是靠他们烧钱最狠,
所以独霸市场之后,抽成也就最狠,
按说这种互联网平台,抽成一般是在两成左右,高也高不过三成,但嘀嘀最高能抽百分之五十以上!
那不叫抽成,叫抽血!
换成陈老板来做这个行业,肯定不会这么干,
甚至不会用当年嘀嘀打天下的那套方式,太低端了,
那些大资本是看不清行业未来,不确定这种模式是不是有「钱」景,再想深一点,这种跟出租车抢活的行业,就是在夹缝里求生存,
万一哪天上面一纸文件下来,谁能承受这个损失?
所以他们也只是一点点地往里面砸,看到上面没有阻止,就再砸一点,还不阻止,我又砸一点,
其实最后砸的钱累积起来,还不如一步到位,搞自营站点模式来得效率更高。
现在陈阳就是要这么做,
等相关技术和市场成熟,直接在各大城市大批量投放网约车,
而且网约车跟出租车并不是不能并存,将市场做大之后,养成消费者出门打车的习惯,对出租车的生意也有好处,
所以在投放自营网约车的同时,尽可能地与相关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再在推广前期,不仅不抽成,还适当给司机一些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