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你对韩馥这么了解。然,他是颍州人吧?”黄月英用陈述的语气说出问句。
郭嘉出身的颍州、荀家迁移前所在的颍州、人杰地灵的颍州。
黄月英以前在李儒手下帮忙,自然是道一些官员升迁的规矩。韩馥升迁到冀州职,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去,他可以带自家的同乡去,这是符合朝廷传统的。但你从自家本地带人你的部下,冀州牧在现在贼好吧,肯定能招募一些又有本领又有声最好还自带干粮的士。
而颍州的荀家搬到了冀州,成了袁绍的座上宾。
韩馥招募了颍州同乡,颍州同乡在韩馥手下大权在握。荀家是颍州家之首,加入了四三公家的阵营。
简单来说,这批颍州同乡(郭图、辛评)用手里的权势、韩馥的,去袁绍那里兑换了前。
(袁绍为夺冀州,逢纪反客为主的谋略,借公孙瓒雄兵势,派高干、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
“是双赢的易啊”黄月英忍不住嘲讽道。
郭嘉说袁氏是众望所归,那韩馥就是家所背。估计还不一定是如爆发的,可能颍州同乡早就暗暗下手帮助袁绍招兵买马,在韩馥让出冀州前,在酸枣会盟前,在袁本初成了渤太守的时候。
这样一来,也解开了韩馥对刘子惠的愧疚之谜——刘子惠是韩馥到后征辟的,没准还是坚定的“反同乡派”。
“但至少奋威将军并不轻。”郭嘉并不认为这是袁绍的缺点。袁绍是四三公,声望不比荀家杨家,所以能压制族,控制族。韩馥那样子的,反而是易族控制,还能比得了袁绍?估计没有人愿意追随他。
“是啊,四三公好啊。”黄月英语气像是捧读一样。
黄月英:“那就从这里开始吧。”
心想,我还是作弊了啊。
包囊里的弩和太平要输(许韶)、匕首(刘协)……以自己对政务法令的了解(李儒)、组织人手的能力(董卓+宫崇)……以自己身为黄家女的文化素质(黄承彦)、前的记忆(黄月英)。
好气啊,好气啊,这种像是拼图一样的积累。怎么没有早早地死了,或者干脆生在破砖乱瓦下啊,那种好像“天命之子”一样的命运,一点也不喜欢啊!!!
和四三公的袁绍有么区啊……
“难怪了,我还以为韩馥让冀会充满高尚,会成为育小孩儿的典故。看来是不能告诉他们了……总不能让他们道——他们不到是因为他们生下来就不是四三公。”
月照在车夫身上,他躺在房顶,一身懒骨头瘫在危险区域假寐着,却忍着跳下去,忍着把那个人的话说给听,忍着去告诉那个人付出了多少。
不是因为曾经他也有这样的问,是因为当初答他的那个人已经死了。
静静地听着。
郭嘉:“现在该告诉我了吧,你到底是谁?”
“我是天命之子哦!”开玩笑道。
不得不头的时候,郭嘉看到眼睛已经哭得发红。。
“但是有人告诉我,我只要自己就好了。我是黄月英。”
那是一个不把他当黄家嫁妆的长辈。向家,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