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流去。到了八十年代,孙阳小学毕业升到初中了,孙云小学三年级,孙刚也刚刚好到上小学的年纪。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孙阳在何寨上初中上学,每天都要跑六七公里回家。回家后,孙阳放下,提着袋子就去地里给猪和羊割草。等割完一袋子草,孙阳就可以回家了。孙阳到家以后,刘菊芳差不多也就这个时候从田里回家了。孙阳回家以后,放下袋子里面草,然后进入房间,坐在桌子上面,掏出自己的课本写作业。而妹妹孙云则总是喜欢在一边看着自己的哥哥写作业。老三对于孙云的学习倒不是特别关心,因为在老三的心里女娃娃并不是像男孩子那么重要的。生活依旧是那么的艰苦,包谷面馍配野菜汤,野草菜孙阳割草时从地里挖的。刘菊芳在地里挣工分看见野草也会带回家。每次饭刚刚做好,孙刚就从外面跑回来了。然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饭,孙刚总是最快吃完自己的一份饭,然后就笑眯眯的看着姐姐,对着姐姐说:“你是不是吃不完啦,老弟帮你吃嘛,“说完这句话,孙刚一把就把姐姐的麸子团子或者苞米窝头抢过来吃。孙阳总是哀叹到:“孙阳,你怂真桑眼很。”一家人对于孙刚这个活宝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都是一家人,何况孙刚只是饿了,又不是犯了什么大错。
孙阳果真如老三所料,孙阳上了初中以后,初中同村的其他娃娃都不上学了,唯独只有孙阳一个人还在学校里面上学。老三心里一直有一个上学的梦,老三想让孙阳上大学。可是现在的大学早就不招生了,大学生也都上山下乡了。更何况连像李先生这样的大儒都下乡劳动。想起李先生前一段时间的遭遇,老三就一阵唏嘘感叹,愁的老三白了好多头发。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孙家村里只能听见偶尔的几声狗叫。大队队长杨大胆收到村民的举报,举报李先生看古书。杨大胆喜上眉梢,因为自从自己当了队长以后,还没有正儿八经干过事情。于是队长杨大胆便带着一帮子学生连夜去了李先生家里。李大胆带着学生们直接冲进了李先生的家里,李先生看见杨大胆和一群学生后,便怯懦的问到:“你们想干什么。”李大胆看了看李先生,然后便对着学生们使了一个眼色。学生在得到了杨大胆的授意后,便上前推开了李先生。学生们看了看李先生家,然后便在李先生的家里翻箱倒柜的搜查。一番搜查之下,学生们柜子里面发现了很多书。然后有一个学生拿了其中一本书,走到杨大胆面前,把书递给了杨大胆。杨大胆接过书后,迷茫地左看看书,右看看书,正看看书,又反看看书。这时候,有一个学生对着杨大胆说到:“队长,你把书拿反了。”杨大胆看了看学生,然后把书丢到了地上,然后指了指柜子里面其他的书籍,对着学生们喊到:“把那些书都给我烧了。”接到命令以后,学生们便把李先生的书往房子外面抱,李先生跑到学生们的面前,然后用手去拦着学生们。李先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自然是没有力量与这些人搏斗的,学生们一把推开李先生。李先生躺在地上,对着学生们喊到:“求求你们放过书吧,你们不能这么粗鲁的对待书籍。”李先生用仅有的力量去哀求他们不要这么粗鲁的对待书籍。看着狼被不堪的李先生,杨大胆笑着说到:“我们不光要粗鲁的对待书籍,还要粗鲁的对待你呢。”杨大胆说完后,一群学生便冲到了李先生的面前,恼羞成怒的学生又对着李先生一顿打。直到他们打累了才停下了,然后学生们把所有的书籍都抱到了院子里面。杨大胆看着满地的书籍,然后从怀里掏出来火柴,点燃火柴后,杨大胆把火柴扔到了书堆里面,书籍便燃烧了起来。这时候,李先生从房间里面爬了出来,李先生看见自己的书籍在燃烧时,他的心里在滴血。在书燃烧成灰烬的时候,李先生“噗”地吐了一口血出来,然后倒在了地上。杨大胆看了看倒在地上的李先生,然后对着学生们说到:“这种人,活该如此,咱们走。”杨大胆说完后,一群人便浩浩荡荡的离开了李先生的家里。
学生们离开家后,李先生的母亲颤颤巍巍地把李先生拖回了家里。李先生的母亲心疼地用手抚摸着儿子的脸,眼泪一滴一滴的流了下来。李先生突然睁开了眼睛,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李先生感觉自己的心里非常难受,感觉自己的心里被堵的好难受。李先生的母亲对着李先生说到:“儿子,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现在便是最黑暗的时候。熬过了这个时候,明天一定是晴空万里。”李先生看了看自己的母亲,然后抱着自己的母亲,“呜呜呜呜”地嚎啕大哭起来。这一夜,孙家村的人们都听见了哭声,他们都知道声音的来源,可是他们却对自己的孩子说到:“肯定是那家的儿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然后抱着母亲哭诉自己的冤屈。”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地里的风也“呼呼呼”的出来了。在田里劳动的人们,突然看见了一瘸一拐的李先生走向了自己的地里。人们定睛看去,李先生的脸色青一块紫一块,衣服上面也残留着脚印。李先生走到地里后,低着头,用力把锄抬起来,然后又把锄放下来。过了一会,杨大胆跑到了李先生的面前。然后笑着对李先生说到:“李先生,以后可不要随便看书呦。”李先生没有去看杨大胆,低着头继续去锄地。这时候,地里突然传来一声“杨大胆,人张没好事,狗张一砖头。”杨大胆真的脸色变的冷了起来,然后对着人群喊到:“那个岁批说的,贼你大。是个带把的就出来,看我不批嘴给你扇扯。”杨大胆说完后,地里突然刮来了一阵阴风。杨老三感觉自己的有一点冷,然后拉了拉自己的衣服。突然之间,杨老三感觉自己的心里生出了一股背后凉风的感觉。杨老三惊恐了看了看村民,然后杨老三一溜烟从地里了出去。
下午李先生回家的时候,路上的娃娃看见了一瘸一拐,浑身脏兮兮的李先生。其中有一个孩子们笑着说到:“看李先生扑西赖害的样子,像不像一个土贼。”然后其他的孩子们便“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老三把孙阳叫到身边。老三忧愁地看了看自己的儿子,然后语重心长地对着孙阳说:“你不许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嘲笑李先生。我们念过书,是读书人。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人。”孙阳认真地看着自己的父亲,然后点点头回应了父亲。看着儿子接受自己的教育后,老三“唉“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去给学生修改作业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先生杠着镢头,走向地里。李先生低着头,穿着破旧的衣服。一瘸一拐经过路边的小孩子身边的时候,李先生把自己的头低的更低了。孩子们很安静,都认认真真地看着李先生。李先生后,其中一个孩子说到:“我大昨晚给我说不许嘲笑李先生,不然晚上回家打我勾子。”然后其他孩子纷纷应和到:“我大也跟我这么说。”
在动荡的时期,最为典型的便是李先生这种读书人,他们虽然才学出众,但是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上天对于他们的不公平并没有打垮他们的意志力,李先生被杨大胆打了以后,受到了孙家村乡亲的同情。于是大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给李先生分一份。作为回报,李先生也总是为孩子们讲课。
慢慢的,李先生和大家熟悉了起来。大家了解到李先生是一位历史学家,在交大教历史,现在被分配到孙家村劳动。农闲时,大家总是聚在一起听李先生给大家讲故事。李先生蹲坐在地头,大家坐在地里。李先生今天为大家讲的是古代第一个批判学家季礼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叫做季礼,季礼代表吴出使各国,经过徐,徐君主好喜欢季礼佩戴的宝剑,但是却不好意思开口去要,季礼感受到了徐君主的喜欢,可是由于自己还有去别的国家,佩剑是一种礼仪。所以也就没有送剑,准备回来时在送给徐君主。可是当季礼回去的时候,徐君主已经死了。于是就让随从把自己带到了徐国君主的墓前,季礼到了徐国君主墓前,从腰间取下挂自己的宝剑,然后把宝剑挂在墓碑旁边。身边的人好奇地问到:“季礼,徐国君主都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国君主的墓前。“然后季礼对着其他人解释道:当日我路过徐国,徐国君主喜欢的宝剑。因为我还有外交任务,不方便把宝剑送给徐国君主。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许诺把宝剑送给他,今天我只是来兑现诺言的,人的信义是存在心中的。”村民听得都出神了,感叹到世间竟有如此信守诺言之人。一边的刘菊芳感叹到:“李先生真是博学多才的人啊。”
到了晚上,老三和刘菊芳商量烙一个大锅盔给李先生送去。先生和母亲在一起居住,大家对于李先生的婚姻也是一无所知,也无人敢询问李先生的隐私,生怕触及到了李先生的伤痛。李菊芳先把面粉放在面盆里面,然后给面盆里面倒水。最后和面,等到面稀到可以沾手就可以了。然后刘菊芳把面放在铁锅里面,烧一点小火,把锅滚热然后发面一个小时。面被发好以后,刘菊芳把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面,然后用力的揉面和面。最后刘菊芳用擀面杖把面擀成面饼,用小火热锅。然后刘菊芳把面饼放在热锅里面,烙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最后刘菊芳取出香喷喷的锅盔。刘菊芳将锅盔放在袋子里面,老三和刘菊芳带着装着锅盔的袋子一起去了李先生家。到了李先生家门前敲门,李先生开门后,于是老三拿出准备好的锅盔递给李先生说:李先生,这是我媳妇特地为您做的锅盔。您最近受苦了,我们夫妻两特地为您做的您尝尝。”李先生接过老三递来的锅盔,然后把锅盔放在嘴边,尝了一口后,高兴地说到:锅盔我们陕西最朴实的风味小吃,吃着真瓷实啊。”然后三个人便欢声笑语地走进了李先生的家里。
有一天,李先生正在地头为大家讲故事。杨大胆突然出现在了人群里面,杨大胆怒气冲冲地对着李先生喊到:“你看你沃球势子,又在这里说书,得是上次的打没有乃够。”
李先生低着头,结结巴巴地回了到:“我没有,我我我…”
看着心惊胆战的李先生,杨大胆得意洋洋地说到:“少在我面前人五人六的,老子可不吃你读书人这一套。”
李先生的眼里出现了泪花,像一个孩子一样蹲坐地上一句话都不说。眼睛一滴一滴地从李先生的眼睛里面流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