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夏天,高考结束了。
他们回到学校,阿贵买了新相机,要给时雨拍照留念。
他们经过穿堂,看到公告栏贴着红色的榜单,纸张已经有褪色的痕迹,应该是贴了有段时间了。
第一行,张静珊,Q大。
第二行,许念生,F大。
她们打赢了这个游戏,都考上了自己的第一志愿。
阿贵:“念生,你看,你上榜了。”
时雨:“不愧是我的同桌啊。”
阿贵:“不愧是我的青梅竹马啊。”
念生:“......”
为了小雪,她选择留在京湖市,其实也不叫为了谁,陪伴都是相互的。
他们在教室拍了一轮,因为时雨不肯站定拍照,所以阿贵全是靠抓拍,一键猛按,狂轰乱炸,丝毫不讲究构图那种。
念生有点怀疑拍摄出来的效果,时雨大概是有同感。
他对阿贵说:“相机给我,我给你们俩拍。”
然后她和阿贵发现了时雨一个新技能,就是很会取景和指导别人怎么摆动作拍照。
站在黑板前,拿着粉笔写下“我们毕业了”的背影的她。
手肘支在课桌上,双手轻轻托着下巴显露微笑的她。
阿贵在篮球场三分线处,跳起来投篮的姿态。
最后他们去了校园最美一隅。
西南区,青翠的树木环绕,桂花香沁人心脾,金钱菊镶嵌在绿色草坪的周围显得格外鲜艳美丽,鸟儿停落在枝头,唱着歌儿。
坐在树下休憩,时雨递给念生一颗糖,糖果纸是花花绿绿的玻璃纸,她慢慢地拨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
青春的味道,就好像这橙子味的糖果,真是又酸又甜啊。
一旁的阿贵看到后,向时雨讨要糖果:“时雨,我也要。”
“没有了,最后一粒给念生了。”
阿贵嬉笑道:“算了,是念生的话,我就不吃醋。”
时雨将相机递回给阿贵:“给我和念生在这里拍个合照。”
他和她肩并肩站在树下,她有点拘谨,努力微笑,希望拍的好看一点,她和他还没有拍过合照呢。
“你们俩往右边移一点,两个人再靠近一点,离得太远了。”阿贵冲他们摆手,这会表现得十分专业的模样,“别害羞啊,再靠近一点。”
时雨稍稍向她靠近,她的头向他那边偏过去。
“哎对了,就是这样。1,2,3,茄子。”
八月末的秋老虎发威,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白银银,晃得人眼睛生疼,她不自觉闭了下眼,不知此刻,他笑得灿烂。
蝉隐藏在某个角落知了知了。
相机咔嚓一声,将画面永远定格了下来。
第二天,阿贵就跑去外面的店里把照片晒了出来,人手一份,约好去学校旁边的咖啡馆见面。
暑期的咖啡馆,有点冷清,学生不多。
上学的时候,念生也来的少,一来没有这个闲情雅致,二来一杯十几块的咖啡,对于她而言,还是觉得贵了。
念生进去,一眼就看到了窗边卡座上的阿贵。
“时雨还没来吗?”她问。
“哦他临时有点事情,好像说要装修什么房子。”阿贵将装了一叠照片的信封递给念生,“我晚上给时雨送过去。”
念生拿出照片,一张张细细欣赏。
时雨帮她和阿贵拍的那些,都特别有感觉。
“阿贵,你看,这张把你拍的多好。”念生将手里的照片递给阿贵看。
“不得不说,时雨这小子是挺会拍照的。你看看你自己的那些,也拍的挺好看的。”阿贵感叹道。
“嗯,都好看。”念生点头。
不过,念生最喜欢的还是那张,阿贵拍的她和时雨在英国梧桐树下的合照。
即使当时她闭上了双眼,但是她左侧的少年是他就够了。
阿贵见她久久盯着那张唯一的合照,低头,搅拌着咖啡的泡沫,支吾了半天,只道了一句:“时雨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会想他吗?”
她愣住,然后笑得灿烂,表情是有些浮夸的,仿佛这样,就能掩饰这个“想”的成分,超越了朋友,对他的非分之想,痴心妄想。
“想啊,你不想吗?”念生反问。
“对啊,能不想吗?别看我和时雨平时怼来怼去的,他是我转学过来,结识的第一个朋友呢。”
阿贵接着又问道:“那你会怪时雨一个人跑去美国,这么远吗?”
“怪啊,但是他有他的理想,有他的追求。”
内心的情感波涛汹涌,而她总是擅长在脸上将情绪轻描淡写。
那是时雨要走的最后一晚,他发了短信给她,是一个小区的地址。
她不知道他为何要约在那里见面,但还是准时赴约。
她站在小区大门前的路灯下,穿着白衬衫的少年穿过斑马线走来,清新干净又带着几分疏离感。
“猜猜叫你来这里干嘛?”他仍旧喜欢卖关子。
念生:“额,这里有个商场,是要逛商场买东西吗?”
“不是。”时雨摇头。
“那,去人家小区里面散步?”
“不是,好啦,不为难你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给她,“给你,或许以后用得上。”
念生诧异地接过:“可以现在打开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