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大国青春> 第56章 工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工地(1 / 2)

原来,卞志和来苏赫巴托投资草场沙化治理工程,是宋司长牵线搭桥促成的。而且,这些工程的投资人不止卞志和一个。全部股东加起来有十余人。除了卞志和,其他股东都是漠南人。乌兰的父亲,好像也是股东之一。因为乌兰的父亲也经常来工地检查工作。而卞一天等一帮公司高管对他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全部投资大概有十几个亿。卞志和一人就投了五个多亿,是最大的股东。

“卞总还真是资金雄厚啊,真金白银都能拿出五个多亿出来。”赵书勤的钦敬之情,溢于言表。卞志和的雄厚的财力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也不看看人家在我们清江摸爬滚打奋斗了多少年。这个财富啊,都是人家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龙叔颇为自豪地说道。似乎,卞志和就是他,或者是他儿子。

“说实话,龙叔。我觉得卞总还是挺大胆的。几个亿啊,都敢砸到这地方来。毕竟,人生地不熟啊。有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平卢关。这关外的商业环境,江湖传言,不是很理想。”赵书勤不担忧地说道。

确实,赵书勤对卞志和来苏赫巴托投资持疑虑态度。他担心卞志和会投资失败。如他所言,苏赫巴托对卞志和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卞志和在这里基本没有什么根基。商场如战场,波谲云诡,综复杂,任何一个疏忽或过失,都有可能导致投资惨败血本归。因此,深厚的人脉关系对保证投资的安全至关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毕竟有限。多一个人的意见供参考,可能就少犯一些误。具体到商场上,就是当你准备到某地投资时,不妨先找当地的各方面熟人朋友做一番调研,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权衡利弊,通盘考量,尤其是把各种近期的直接隐患和远期的潜在风险摸排清楚,提早谋划应对良方,再行投资决策,可能才是最明智选择。赵书勤所谓的人脉即是指能够提供这种决策参考的各种人际关系,而不是官商勾结蝇营狗苟的酒肉朋友。以赵书勤对卞志和的了解,他在苏赫巴托应该不存在这样的人脉。卞志和长期在清江耕耘,也根本没有时间来苏赫巴托经营人脉关系。因此,在赵书勤看来,卞志和来苏赫巴托投资,实在是一次大冒险。可能是意识到这层风险,赵书勤的父亲赵德胤才婉拒了卞志和的投资邀请。父亲一向行事稳健,从不冒进。任何项目,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从不轻易投资。所以,这么多年来,父亲的生意鲜见败绩,越做越大。这一点,赵书勤很欣赏父亲。虽然,父亲的这种谨慎可能会失一些发展良机,也很难做到卞志和的这种规模和高度,但赵书勤并不苛求于父亲。因为,论是学识阅历,还是思维境界,父亲都远远不及卞志和。父亲的生意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已经相当不了。所以,换一个角度说,父亲的谨慎,其实也是一种投资。然而,即便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赵书勤依旧认为卞志和更多的是奉行一种冒险主义。这种观点也是赵书勤执意要来卞志和的工地一探究竟的内在驱动之一。他真不愿意看到卞志和的巨额投资竹篮打水。

至于赵书勤为何担心卞志和投资失败,一是因为卞志和跟他父亲赵德胤关系密切,对他父亲多有帮助;二是因为卞志和在赵书勤眼里是偶像般存在,他不想看到偶像轰然倒塌。当然,卞志和对赵书勤也颇为关怀,处处流露出栽培提携之意,让赵书勤倍感亲切,也是重要原因。

“放心吧,老板他可以直达天听。”龙叔神秘地说道。

“什么是天听?”赵书勤实诚地问道。

“你以后会知道的。”龙叔有意卖了一个关子。

赵书勤也不好再继续追问。“那卞总的这些工程,能赚到钱吗?”赵书勤质疑道。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