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
夤夜,两人双骑趁着夜色,向南一路狂奔。
天明时分,中军大帐。
“皇上有旨,成国公朱勇、武安侯郑亨、保定侯孟瑛领五军营及忠勇王金忠所部殿后,安远侯柳升、遂安伯陈英护卫中军,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率三千营为前导,成山侯王通、兴安伯徐亨分为左右两掖护卫前行。军中调度,悉由英国公张辅执掌,此谕!”
东宫太子府。
“殿下,有两件事禀报。一则,前线奏报,大军业已开拔还京,计算行程,大约八月中可抵京师,殿下宜早做筹备接驾事宜。二则,几日前湖广布政使高谦所奏岳州知府被杀一案,不知殿下如何处理,若殿下已有批文,内阁可即日批转地方”!杨士奇奏秉道!
“关于皇上还京的接驾事宜,由礼部具体安排。届时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员一律在德胜门外接驾。”
“至于湖广高谦所奏之事,我先前已接到张善的密报,他在密报中说到此事另有蹊跷,现场搜寻到的蛛丝马迹指向似乎有来自京城的人。”为首一个一脸和善,浑身肥硕的男人,慢条斯理地说道,此人就是永乐朝太子,监国朱高炽。
“京城?”杨士奇一脸吃惊!
摹的。
“锦衣卫”?杨士奇又问道。
太子慢慢起身,略微皱眉道:
“据张善推测,十有八九是锦衣卫。”
“嘶,如果是张善推测,那就不了了。可锦衣卫是皇上亲卫,若皇上旨意,何人敢大胆调锦衣卫去湖广?”杨士奇一脸疑问。
“莫不是汉…...”杨士奇突然开口,又谨慎得环视一周。
太子点点头,“目前推测来看,也只有他。老二老三最近一段时间走动地很频繁,而且也只有他们有如此能力”。
“可问题是,他们去湖广作什么?柴少城只是一个五品官,与二王并瓜葛。而此事,高谦在奏报上并未提及啊!”杨士奇一脸疑惑的问道。
“张善分析,柴少城可能只是被辜牵连,他们去湖广,另有目的。但问题是,有什么样的目的能使得老二老三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等事。而且密报中还说高谦对此事,并不太上心,似乎有意控制事态发展”!太子慢悠悠地说道。
一时间现场格外安静。
突然间,杨士奇猛地站起,盯着太子道:“如果建文在湖广一带,那汉王赵王就有这么做的动机了,而且也值得他们如此大动干戈。”
“建文?”太子一惊!
“如果建文在湖广,只要把他和殿下联系起来……”杨士奇顿了顿。
见太子疑惑,杨士奇进一步拆解道:“虽然殿下与皇上一同靖难,在外人看来,殿下与建文应该势同水火。可若有人说殿下与建文余党勾连,届时殿下获得帝位,而建文可免躲藏之苦。以皇上多疑的性格,不论此事真假,殿下都以独善其身”!
“况且皇上此时尚未还京,若真有人把此事勾连起来告诉皇上,恐怕皇上又会……”杨士奇仍旧话到嘴边留半句。
闻听此言太子也是打了个激灵,回想到前几次皇上还京前后对自己的各种猜疑和敲打,皆是老二老三的撺掇,心有余悸之时,也不免有些苦笑。
摇了摇头叹息道“若真如此,一旦事成,即使我不死,恐怕诸位也难逃牵连啊”!
“殿下不必忧虑,既然有张善在湖广,事情尚不至于失控。而从张善的密报中可以看出,高谦对此事也讳莫如深,那就尚有回旋得余地。再者此事至今已有十余日,湖广并新折子上报,想来汉王那里也进一步动作。”杨士奇分析到。
听到杨士奇如此分析,太子安稳了一些。
“那接下来,该如何进行?”太子问道。
“皇太孙此时尚在南直隶一带督导钱粮,过些时日也要还京接驾,可让太孙先行借道湖广,了解此事。”
“一来太孙在南直隶,直接去湖广路途近,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可避免打草惊蛇。二来太孙有行锦衣卫之权,宜便宜行事。三来皇上对太孙之喜爱,可让殿下有更大的转圜空间。”杨士奇轻声说道。
“既如此,那便宫外飞鸽传书,告知瞻基速转湖广,调查此事。”太子言道!
“臣这就去办”!杨士奇拱手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