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找场面似的道:“这么多乡邻乡亲,我给你留点面子,再不给我钱的话,瞧我以后怎么整治你!”看都不看二树一眼,走进乡邻让开的道路中。
二树也识趣的走了。
这种场面又被祝艺碰到了。看这两位兄弟,老大面皮白,像他妈;老二面皮黑,像他爸。就像一对黑白常。祝艺心道:上层的人失掉行事准则,下面的人就失去廉耻、德行。怪不得老师一心只想改变上层人的思想。
祝艺看着别人散去,也走了。路过一个老太婆道:“老人家,您好,刚才是什么事情啊?”
老太婆道:“你刚才真是大胆,我们都朝后退,就你不动。如果两兄弟掐架,你就倒霉了。”
祝艺道:“初来乍到,莫怪、莫怪。”
老太婆忽的骂道:“没有一个好东西!二树来了,既不劝、也不拉,就想着他爸、他妈给他哥哥什么,也就给他什么。不得罪人,还能拿到钱。拿不到钱,也可以理直气壮把他爸、他妈敲骨吸髓,榨的干干净净!
他这家人还算好的了。没有一家人窝在一起过。老丁家娶了一个儿媳妇回来,儿子、儿媳都不干活,就靠他爸、他妈养的活。更过分的是,每月老的还必须上供1000块现钱,交到儿媳妇手中。
在我们那个时代,新媳妇都不能上桌吃饭。只能在灶台上吃,有了孩子才可以上桌吃饭,儿媳妇都很孝顺。现在乾坤颠倒,老的伺候少的!可怜老丁60岁的人啊,到处找活干!捡垃圾、扫大街、扛大包,省吃俭用扣点钱,全到儿媳妇的手里中。够不上1000块,还要被骂!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呀!对外人都能客客气气,对自己人如此折腾!”
祝艺听的一愣一愣的。不想再听下去了。她的话中,有一股怨气,做不得准。
只不过有些话传到耳朵当中,已经听到了,就忍不住朝上面想。不由得心中烦闷。走上大路,南来北往的人不断,街道上干干净净,热闹非凡。
祝艺踽踽独行,联想到佘家巷,一时难以畅怀,立在街中心。市集的喧闹声,市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声,小孩围着小吃摊的馋嘴声,河边洗衣妇女的嬉笑声,河中鸭、鹅的呱呱叫声,石板上来往的踏步声,这世间到处弥漫的生活气息声,声声入耳。
别处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没有一丝影响;也与他们关,每人照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祝艺心想:我又何必故作哀怜、自伤、自感?他们和我原本就没什么关系。看到他们,听到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所在,不加干涉,也不卷入其中,这才是自己要做的。
阳华的教诲,在他的脑中浮现,心中回荡,庆幸自己游离在凡人之外。
晨光微起,鸡鸣声、叫卖声、船只破浪声,开启新的一天。祝艺会了账,提步起程,上了船,向符节国深处驶去。
直到身上没有一分钱,才上岸。祝艺盘算着如何靠双手挣钱,出力气干粗活,不是没想过,只是不太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