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活泼又大胆。她有着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像海棠花苞一样的嘴巴。她是皇帝和皇后的掌上明珠。
和前几代皇帝广纳后宫不同,公主的父母,就是这一代皇帝和皇后十分恩爱,哪怕直到公主十三岁都没有其他的孩子。和全天下人一样,皇帝和皇后都很想要一个男孩,为此皇后十分虔诚地信仰佛教,皇帝也经常求仙问道,终于在公主十四岁的时候,她有了一个弟弟。全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小皇子身上,待到他三岁时,被立为了太子。
小皇子和健康的公主不同,一出生就体弱多病,第一个太医诊断小皇子身上有隐疾,被愤怒的皇帝下令拖下去杀了,皇后抱着小皇子哭出声来,埋怨佛祖对她的戏弄,她不明白,为什么她的女儿这么健康,儿子却这么虚弱。第二个太医为皇后和皇子都诊了脉,他安慰皇后不必自责,她的身体很健康,他不知道皇子的病灶,只说是苍天不公。皇帝认为他是庸医,又将他杀了。直到皇子三岁之后,皇帝和皇后召见来了天下著名的神医,据说这名神医不但医术高强,还能看相测卦,十分灵验。神医来了后,先问公主这么多年皇宫有什么变化。公主为了弟弟的病如实回答,娘兴修了小佛堂,她只能把秋千移进花园。然后是爹爹兴修了新的宫殿,她每次去找他都得避开他和方士们做法的时间。神医摸了摸胡子,又问皇帝,可是吃了什么仙丹,如此灵验。皇帝说食用了一些方士进献的生子药丸,只是秘方,不可外传。神医不需要问皇后,只是远远看了皇后和小皇子一眼,便知道了病因。
原是这宫里动了风水,不利于幼童成长,且宫中人少,不聚人气,而小皇子是个木命,需得水养。皇帝和皇后并不信服,但小皇子几次生病,神医给小皇子喝碗水,再抱他几个时辰,便好了。那水原是菖蒲煮出的水,菖蒲长在水边,而神医又是外面来的人,有些人气,故小皇子的病很快就好了。但是这招也不能常用,神医说,目前只能缓解小皇子的病,而他身上的人气早晚会因在宫中呆久了而散尽。
为了皇子的病,皇帝和皇后想尽了办法,都没顾得上公主的婚配,她今年十七岁了,基本不与外人接触,没有什么交好的手帕姐妹,一直帮着母后亲手照料皇弟。一遇到皇子生病,皇帝便罢朝不上,朝政完全听从大臣们的处理。终于某天,他下朝后直奔中宫,宣布宫中要拆除佛堂与新修的道宫,公主的秋千也可以移回原位了。在宫里动土全权委托了工部,保证恢复得和之前一丝不差。期间,他们要去巡游。兵部的大船可改成画舫,有亲兵侍卫保卫着皇室。
“爹爹,我怎么办?”公主应是待嫁之年,她从未去过皇城之外的其他地方。
“我的傻女儿,娘不能离开你。”皇帝抱着皇后,皇后一只手搂着小皇子,一只手搂着公主,她说,“等到咱们回来,你弟弟的病也好了,到时候娘就能为你选一位模样好、脾气好,家世也好又有才的夫君。”
“小叔叔也去吗?”公主又问。
小叔叔是小亲王,他的父亲和先帝是亲兄弟,老亲王死在疆场上,小亲王比公主大不了两三岁,被皇帝和皇后抚养,小皇子出生前,大家都觉得小亲王会被立为太子。
公主不太喜欢这位小叔叔,幼年时,小亲王就不喜欢和公主一起玩,等到成人后,小亲王出宫开府,时不时流连青楼,还将那里的浑话学来和皇帝说笑。公主觉得他不正经,尽是些轻薄。
“你小叔叔病了,他去不了了。”皇帝安慰公主道。
在某一个黄道吉日,这天下最尊贵的一家人在盛大的仪式下上了船,大船上随行的有宫女太监、御前侍卫、皇帝亲兵,旁边的赤龙舟上是各地调来的水师官兵,全副武装。
十七岁的公主注意力全被一个陌生的侍卫吸引走了。以前她常陪父亲处理政务,同父亲身边的每个侍卫都很眼熟。
这位侍卫十分俊美,身材高挑结实,面色黝黑。不只是公主,皇室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个年轻的小侍卫。皇帝谈起他的来历,他去练兵场的时候见到侍卫扛起两人合抱的木头,心生惜才之意,叫上前来询问一番,竟是对答如流。侍卫是先帝姑母的后嗣,只是公主死后,家人不争气,是以家道中落,生活贫寒。于是从军入伍,先入水师,又被推荐来京城。皇帝再得知他极擅踢毽子,更是打定主意要带这人随行。封了他作御前侍卫。
自公主上船的那一刻起,她就迅速爱上了他。
有时,在侍卫值班时,公主就会和他一起坐在前排的甲板上,她会问侍卫一些关于外面的生活,更多的时候,公主会给他读前人所述的游记。
一段水流湍急,公主刚给侍卫读完游记,略感不适,想进船舱休息,奈身体不受控制,怎么也站不起来。她看向侍卫。侍卫看着公主的眼睛,一时也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他站起身来,就要伸出手扶公主起身。复而手又放下,握上了刀柄。公主扶着刀鞘撑起了身子,侍卫再没敢看她。
侍卫送公主回船舱,还是忍不住唤住了等在那里的公主的贴身侍女,他说:“你们拿些软和的被子垫子堆在地上,让殿下躺在上面睡觉。”
公主贴身侍女不理解为什么,他只是解释,公主有些晕船。
果然在过急弯时。船动得如同山摇,水载行舟如大厦将倾,皇后吐了整整一个时辰,神医紧紧跟在帝后身边。公主和小皇子在柔软的鸭绒、蚕丝被子和软枕的包裹下,一夜好眠。
很快来到了第一个港口,侍卫下船去租了两个轿子,皇后因身体不适留在了船上,皇帝和小皇子一个轿子,侍卫走在公主的轿子旁边。
正是上巳节,云彩如同林衡署培育出的白色牡丹,花瓣繁密,大团大团绽放在天边。港口周围被柳树环绕,长长的柳枝拂过侍卫的面庞,他换上了绸缎的衣服,扮演着皇帝的表外甥。公主舍不得放下帘子,她小声叫他:“表哥。”
也不知是春风吹走了她的音调,还是他们的距离不足以传达这小小的声音,侍卫没有回头,尽职尽责地走在公主轿子的斜前方。可能是步行太久也太热了,侍卫的耳朵有些微微发红。
很快就到了繁华的街区,公主的眼睛法离开周围琳琅的摊位,她的帘子久久不能放下,她出生至今从未见过如此的景色,熙熙攘攘的人流淹没了她的侍卫,她浑然不觉。
轿夫停在了一栋精美的建筑前,门前用长木杆搭起与楼齐高的彩楼欢门,每一层搭出山形花架,装点上花鸟饰物,檐下垂挂着丝绸流苏,既精巧又华丽。两位头戴方巾,身着紫衫的小厮前来引路,大堂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侍卫装作熟客的样子,说要一间阁儿,小皇子也和他的皇姐一样喜欢这酒楼,他从皇帝的怀里下来,说什么都要自己上楼。到了楼上,姐弟俩就来到窗边,向外东张西望,侍卫已打发走过卖和酒保,小皇子已经回到了父亲的膝上,公主叫来侍卫,指向酒楼远处,几个衣衫褴褛的推着小车的人。车上不仅有干草被褥,还有老人和小孩。
“他们是做什么的?”
侍卫想了一会儿,回答公主:“大概是搬家的人吧。”
“和我们一样吗?”
侍卫还在思考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敲门声,太监准备好了银筷,来的却不是菜,是初初盛开的海棠花枝。
小厮托着盘子报:“徐知府长公子赠予贵府千金。”
皇帝抚须大笑,颇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公主不再是他怀抱里的小女儿,他看着窗边的女儿,公主碎碎的头发垂在脸颊旁边,从侧面看去,只能看到她挺翘的鼻子和长长的睫毛,她的脸上有着喜悦的红晕,她身上缠枝花纹的绸缎衣服泛着流光,映着女儿美丽的面庞。
侍卫再次打发走了小厮,皇帝曾也体会过年轻的滋味,拿起花枝递给女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回到船上,皇后也把玩了公主收到的第一枝花,一路走来,花朵有些蔫巴,但是皇后的眼睛逐渐蒙上一层雾,她看着面前害羞的公主,一个长成的女儿,亭亭玉立犹如白鹤,公主罕见得在父母地注视下露出了安静而恬然的笑容。
侍卫辗转等到公主,黑夜里,唯有月色照亮了他的脸和眼睛,他的眼此刻明亮如星子,偷偷递给公主他在街市上买来的点心。
“殿下。”
“我们为什么不一起吃呢?”公主接过来,将小小的精致的点心一分为二。
侍卫小心而恭敬地接过公主递来的一半,好像怕慢了半拍似的囫囵吞下。
“臣已试过了,没毒。”
“真的吗?那为什么你的脸这么红?”公主问。
于是侍卫又不敢再面对公主了。他仔细地听着公主吃点心的声音,那么的小,如同丝绸滑动的细细的声音,寻常人肯定会过。他想,他的脸本就很黑,如今脸不受控制得发红,怎么才能消下去呢?月亮照不到的地方暗藏着多少浮动的心思,不曾像那枝被盛在盘子里的海棠花一样被摆上桌面。
侍卫想,公主吃东西明明慢条斯理,为什么却比他匆匆吃下还快呢?他面上的热还未消,公主就吃完了。
公主和侍卫很快在船上有了一个秘密幽会的地点,他们经常坐在那里聊天。当侍卫不用值班的时候,他们会一起下棋。侍卫总是输给公主,他棋技不精,却忍不住分神看公主,公主也总偷看他,两个人眼光时不时撞在一起,都悄悄把头偏向一边。于是这棋便下不下去了,船舱里只有两人的呼吸声,和窗外的水声。
“殿下……”
公主终于正视他,侍卫更是憋紧了呼吸,“臣……臣……”
他使使劲一口气:“臣输了。”
公主伸手打乱了棋局:“你确实输了,我要罚你。”
“臣甘愿领罚。”
“我罚你……”公主仔细思考着,“我罚你下次上岸叫我表妹!”
侍卫很快站了起来,又很快跪了下去。
“臣……臣……”
侍卫发现他最近面对公主总是结巴,大脑一片空白,一紧张就更结巴了,他此刻迫切希望有点什么事情发生,能缓解这个局面。
“算……”公主偃旗息鼓,决定放过他。
刚巧响起敲门声,皇帝处理完加急奏折,叫上公主和侍卫一起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