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勘探岁月> 第63章不服贫油国帽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不服贫油国帽子(2 / 2)

人的眼睛,像是地藏里的那个王国和人类开了一个甚为恶毒的玩笑,只是把他的所罗门王一样富有的黑金财富偶然露给人们看上一眼,随即便关闭了所有通向人们眼睛的四十大盗隐藏珠宝的大石门,任凭人们嘶哑的嗓子喊叫“芝麻开花“,石门就是不开。

戴着个“贫油国“的帽子的确不好受,人的自尊心受不了,中国石油人的自尊心受不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抗议过,众多的地质学家抗议过。

20世纪30年代,也是初夏万物生机勃发的季节,几个人骑着马穿过黄土塬荒原,把几个身份特殊的人送到阳关县。来客的装束很特别,西装,盔帽,金丝边眼镜和脖子上挂的徕卡相机显示了上流社会的身份,脸庞却晒得像牧人;他们足蹬翻毛皮鞋,像士兵一样打着绑腿,身后却跟着仆役护兵。来的是一支穿着军装的勘探队。那年头,阳关封闭,口里来只跳蚤都会引起一阵轰动,何况这么一支奇怪的队伍,又是这么一个非常时期!兴奋的猜测风一样的传遍了全城。

然后又是当地的地质队。

这一拨走了,那一拨来了,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每一个后来者都宣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又都沮丧地下了山,留下了横七竖八的山地工程。黄金台被开膛破肚了,像激战后的上甘岭。最后一拨捡洋落的金客翻遍了角角落落,拍拍手,也踏上了归途……唉,你们说说,究竟是咋回事?

最后,是来自北京的地质专家。地质学家谢家荣,王竹泉,潘钟祥等排除“贫油论“的干扰和误导,多次来陕北考察石油,改变了部分外国专家,对陕北地层的某些论断。

面对中国贫油论,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说,陕甘盆地“极有产油之望”。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中国有油,中国西部更有油。”生在阳关、长在阳关的地质学家赵元贞也曾说:“阳关的地下有一个大油矿”。人们在期待着,矿产资源贫乏的阳关也在期待着。

1957年,寂静的黄土塬高原上又一次响起了地质锤丁丁当当的声音,所不同的是,这些整天蹚水钻山、叩问岩石的年轻人,不是来自遥远的外国,而是来自古都西安。他们是1955年才成立的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的队员。大队人马进入黄土塬,接收了中方配备的后勤保障人员和实习生后,由西向东开始了地质普查工作。这是一支出足了风头的地质队,连才出校门的黄毛丫头都骑着高头大马。经过严格政治审查的向导在鞍前开路,年轻的中国实习生则跟在马后采集标本。马队车队浩浩荡荡,看热闹的老乡围了一圈又一圈。一天的考察结束了,设营队早早地搭好了帐篷,烤羊肉的香味弥漫了营地。当专家们围着火堆享受着中国厨子妙不可言的手艺这些穿着朴素的队员们顶风冒雪、爬山涉水,终于在阳关这块土地上发现了胡家湾、曹渠子、元城镇、张家洼、杜家阳渠、洪德城、唐台子、胡宗台8个构造,并在H县南边的曹渠子钻了第一口基准井,获得了三迭系油砂;在H县洞沟沙井子浅探井中,找到了白垩系油砂。这一重大发现,无疑坚定了国家在陕甘宁盆地、在黄土塬勘探石油的信心。

芦地质对这些历史比解说员说的更全部,更深刻。现在,他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新一代勘探者,又接过了这个“接力棒“。

百年来,地质工作人员不屈不挠,大地微音,唤醒盆地,其实就反映了中国人在这种自卑和受辱的复杂心态下一种渴望石油、梦想石油,以及想要石油强国的超越“贫油“心理,铁人王进喜大吼一声,要把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里,随着这声气壮山河的吼声,画面上出现了原油滚滚,波涛汹涌,如江海河流般汹涌澎湃,一泄千里的壮观景象。

芦地质也在做着这个梦,追求这个理想。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