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言情>解释不清了,我拍的历史剧成真了> 第171章 郑和海船归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郑和海船归来(2 / 2)

被整个江南士族寄予厚望。

不少的江南士族。

还做着新旧两开花的准备。

旬月之后。

“这钢厂竟然如此精妙?”

“这纺纱机也太过精巧了,这江南的织户怎么可能追上这玩意儿?”

“不是,都有这些东西了,咱们还种哪门子地啊!”

“爹,儿子忍不了了,咱们赶紧把家里的地卖了开厂吧!”

“……”

这自然科学的东西。

就如同是将这些青年才俊洗了脑一样。

“岂有此理,老子让你们读书,是为了让你们毁家舍业的?!”

“逆子,逆子啊!”

“我就当没生你这个儿子,滚吧!”

“以后谁也不能在读这种书了!”

“……”

江南士族就是想破头也没想到。

这些被给予厚望的才子们。

一个个的竟然被这区区几本书给策反了。

以前一个个的大孝子。

现在竟然抱着那一本本书宁愿离家出走也不愿意回来重读四书五经。

一时之间。

整个江南的文人都到了闻科学色变的地步。

无数的士族子弟放弃了自家的事业。

转而投身去办厂。

这江南士族是反抗钢厂的大本营。

但是万万没想到。

最后开办钢厂的老板。

还是一江南士族之人为主。

放眼整个大明也是如此。

哪个地方的读书人越多。

哪个地方的钢厂也就越多。

而且逐渐发展下来。

各大钢厂的老板,逐渐就变成了各个耕读传家的儒学世家子。

气的这些地主老财悔不该当初。

看着各地报上来的钢厂统计数据。

朱棣也不由得洋洋得意了起来。

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

比以前足足翻了近五十倍。

这可是以前大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不过单凭这点钢铁想要摊开整个大明的铁路建设还是差了点事儿。

朱棣犹豫再三当即便宣布。

鼓励各地开办各式工厂。

钢铁厂纺织厂尤为重要。

同时户部宣布成立皇明银行。

大明朝政所收入全部存入的皇明银行。

而皇明银行则是由天子直接控股。

有了财政收入做兜底。

皇明银行瞬间便开到了大明各地。

尤其是工厂开办皇明银行将会提供无抵押低息贷款。

这个政策一出。

全大明但凡是接触过新学的所有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大明各地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直接冒了出来。

取而代之的则是市面上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

但是商品却在不断的降价。

百姓也在不断的朝着城市聚集。

一时间。

不少人惊呼。

大明正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力之盛,远迈汉唐。

海量的工业产品,同时也彻底击溃了,还在苟延残喘的小农家庭。

迫使那些还在租地的佃户走入工厂。

原本曾经显赫一时的各大地主。

如果没有开设工厂。

现在家里的千亩良田。

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

毕竟自己种又种不过来。

劳动力的价格却在飞涨。

田地只能荒芜。

就在这些地主士绅们已经被工厂挤兑的红了眼时。

外海之上一直规模庞大的舰队正朝着大明的港口缓缓驶来。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