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死了。
十七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他喜欢游戏,也许他可以去学宗教、艺术——不过,以他现在的基础,学这些可能难。
小洲死了。
连明舟失去精神依赖对象。他遭遇严重的冲击。
他法想象——虽然潜意识内,他知道这完全可以发生——他们这样的家庭,竟然会由于人祸而有孩子死亡。非蓄意肇事的交通事故一类,在连明舟处,算天灾,不算人祸。小洲可以说是被坑死的。
连城与于蔚找心理咨询师。但他们找的,是什么心理咨询师。可能他们被袁荣灌了迷魂汤。
小洲的确需要心理咨询。厌学,成绩离谱地差,行为不端正,过得不开心——他最好接受心理咨询。小洲的情况大约比较复杂。毕竟他与连明舟就读不同的学校,离多聚少,甚时间谈人生。连明舟也没有办法与空闲到小洲身边,陪伴他,一点点帮助、监督、教导他做一些事。
没有在小洲被连城与于蔚接走之前,给小洲找心理咨询师,是连明舟的失策。他投机取巧一次,以为之前问题没有那样大。尽管,就算他找了,由于心理咨询有疗程,由于小洲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连明洲的成绩报告出现后,连城与于蔚大约还是会突兀地杀上门,把小洲接走。
连明舟也需要心理咨询。不过,心理咨询师可能不会觉得他对小洲的依赖病态。心理咨询师可能不了解连明舟的生活,不会认为对连明舟而言病态、需要被改善的,“不正常”,“影响连明舟的高功能”。
连明舟有时不想回复连明洲的信息,但,出于对连明洲的关怀与担忧,由于连明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还只谈过一次恋爱,还想扮演一个良好的爱人,他通常让自己回复连明洲的信息。他们还会用社交软件打电话,一听到彼此的声音就会黏上很久。这干扰连明舟的日程。他的确乐于听小洲的乱七八糟所思所感——小洲对吃喝玩乐有一些独到、风趣的所思所感。不过,连明舟不是所有时候都感兴趣吃喝玩乐。
总之,他们都拖着病长久地不治,酿成大祸。他们的恋爱,从连明舟申请本科时开始,持续了不确定多少年。
连明舟从来不在自己的社交圈承认自己有恋人,从未公开明确自己是否心有所属。连明洲倒是很经常说连明舟是自己的恋人而非哥哥——反正,他们二人相熟的群体不同。
这可能也是连明洲不良精神状态的成因之一。
连明舟震惊、悲伤且愤怒。他感觉到某种“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他原本的生活,是有缺憾的。他甚至救不了他挚爱的、亲爱的、最爱的亲弟弟。读那个博士学位,没有用了。
反正连明舟也没有心情读博士学位。小洲之死,遗留极大的创伤。
连明舟需要弥补、处理这个创伤。为此,他去到辉夜之城。
指望连城与于蔚解决连明洲的问题,估计不可能。他们,说难听些,时常对待连明洲仿佛对待空气。有一次,连明洲在学校表现过于不佳,连明洲没有破坏性,因此任课老师不生气。连明舟望着自己的妈妈接电话。老师提到连明洲的事时,于蔚的神态与反应迷糊、乃至迟钝,与诸多其他场合截然不同,与和连明舟相处时更不同。连明洲,仿佛作为一个需要被回避的存在,被朦胧,被淡忘。
他们遗忘小洲的话。他们记与小洲的对话。他们答应小洲的诸如后天去哪里、明天吃什么的事,却做不到。小洲对他们的提议、要求,诸如不要弹钢琴,他们不听。连城与于蔚认为家庭暴力不对。他们从未对连明洲动手。但他们对连明洲动手过。互殴。摔了不少陶瓷。弄碎过镜子。把小洲的读物丢出窗外。弄坏过地板与家具。
连城把连明洲关在轿车里,教育,一边撕毁没收来的、连明洲在学校写的。那,连明舟见过笔记簿手写版,是观电影有感的草率科幻,似乎是历险记性质。开篇,主角辞别自己的父亲,对父亲说:“你是一个好父亲,你不是一个好爸爸。”
他们倒是喜欢连明舟写东西。在连明舟还被鼓励乱写读历史书有感时,他们试图把连明舟的七八岁的文字装订成册,赠人。这仿佛被叫做行卷。
连明洲打游戏,在其中结识网友并谈人生的,是《上古卷轴。连明舟想,是否要说服连明洲读《金枝。
有一天,小洲磕坏了连明舟的钢琴,还损毁了于蔚若干辛勤、认真、多年、长期准备的草稿。草稿似乎是非正式、仅供私藏的《连明舟培养心得与记录。于蔚气急败坏,说要把连明洲卖掉。
结果真的被卖掉了。虽然,倘若连城与于蔚被袁荣欺骗,在连明洲死后才接受袁荣的赔偿,也不能说连城与于蔚有。
辉夜之城其实有优美的工作环境。辉夜之城的工作,其实可以发泄负面情绪。利用得当,这是一个能疗养自己的地方。辉夜之城的调教师,在周的内心与周比较相熟的,是一群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