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其他类型>巨伯游记> 第12章 对死亡的恐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对死亡的恐惧(1 / 2)

自从目睹妻子的死亡,荀巨伯就常常夜半惊醒,再不能寐,看窗外明月冷冷清清,遥想,天地浑圆如鸡子,那么天庭居何处?黄泉居何处?人之魂灵何处归?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的意义何在?死的意义何在?

也许是他人死亡之时的痛苦第一次离荀巨伯那么近,因此震撼非常。荀巨伯整个人都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之中,不得解脱。混沌迷茫的内心,在寥廓的宇宙,苍茫的天空之下,日夜不停地向自己的灵魂发出追问。

之前虽然也接触过死亡,但相较于这次妻子的死,未免失之于深刻。

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在6岁,叔公因不治之症而离世。那时候,荀巨伯虽然也受着气氛感染,一脸肃穆,但因年纪终究太小,还是垂髫小儿,不懂得死亡的真正意味,心里其实没有难受太久。

只记得,外出谋生的叔公,病骨支离,皮包骨头,是被他的儿子们扶着进门的,叔婆跟在一旁不断地抹眼泪。那是荀巨伯见到他的最后一面,不久之后,他就从大人口中知晓,叔公入殓了。在小小的荀巨伯心里,死亡大概就是,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在一旁看到自己写字时,和蔼地、满面笑容地夸自己的字好看了,明明因为是初学者,字体只能称得上可以辨认;死亡大概就是,年节之时,再见不到这个人,爷爷生辰也没有人会特意准备美味的特制糕点来庆贺了。

第一次接触到的死亡,是跟美食和夸奖挂钩的。

第二次接触死亡,荀巨伯约莫处于总角之龄,已经上了几年学堂了。隔壁村的一个婶婶得了绝症,听说她的子女带她去了远方求医,但最终还是没有留住她。她生病到去世,荀巨伯都不曾见过她。

在荀巨伯记忆中,这个婶婶为人和蔼可亲,平时跟家里颇有交情,往来频繁,她做了什么面点美食都会捎带许多过来家里,其中大部分的零嘴都进入了荀巨伯腹中。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会让荀巨伯送过去给她。

这一次,荀巨伯对死亡的认识,大概就是,美食和遗憾。

第三次接触死亡,是家里的大伯母患了不治之症,全身发黄,身体肥肿,断断续续地治疗了挺久,后来因为想要擦洗窗户,从椅子上摔了下来,病情骤然变得严重了。后来,终究是离世了。得知消息的时候,荀巨伯和兄长也未曾放下手中书籍,过来告诉这个消息的祖母,眼里含泪,声音哽咽,看到他们的表现,不禁又气又难受,质问道:“亲人离世,缘何如此作态,居然还在看书娱乐!家门不幸,居然生了你们两个绝情之人!”

受到如此严重的责骂,荀巨伯当时是很难受的,心里也在怀疑自己是否过于冷血,但曾经看过的故事里,先哲庄子对死亡的态度告诉他,死亡并不需要涕泪交加,哀痛欲绝,哀毁骨立,甚至于,是一件需要鼓盘而歌的事情。

所幸,虽然动过念头,想要通过乐曲排解亲人的悲伤,但荀巨伯没有真的在丧仪之时敲盘唱歌,否则,真的会惹众怒,世人的唾沫星子会淹死他。

后来,参加丧仪时,堂兄和堂姐跪在地上,哭的不能自已,几近晕倒。

第三次接触死亡,荀巨伯对死亡的理解,大概就是,死亡不可怕,更不必悲伤,活下来的人甚至可以高歌。

第四次接触死亡,是母亲的病危。那时候,荀巨伯远在外地求学,大兄突然来信询问是否知晓阿娘把家里的储蓄藏在了何处。荀巨伯虽然觉得心里困惑,但还是回信说出了可能的地方。之后,荀巨伯越想越不安,平时这个时候,因为知晓他要准备应付学堂的考核,阿娘怜其辛苦,都会特意托人捎来钱银,嘱咐他吃点好的,补补身体。但这一年,迟迟未有动静,大兄又询问阿娘的藏钱地,家里发生了何事需要动用库存的银两?而且,直接问询阿娘不是更方便快捷吗?除非阿娘出了意味,法回答?什么情况下,法回答且需要大笔银钱?大病,甚至是意识不清,昏迷不醒的大病。

越是推测越是不安,于是连忙书信一封,询问家里是否有大事发生?阿娘是否除了意外?请人带回家里,并让其帮忙向邻里邻外打探一下家中消息。

不久得到回信说家中一切尚好,让荀巨伯安心学习,帮忙打探消息的人也说事发生。

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出于对家人的信任,觉得如果真的出现大问题,他们肯定不会隐瞒自己,于是荀巨伯也就放心了。

然而,等半夜凌晨,欢欢喜喜地回到家时,没有看到父母亲和大兄,平时这时候,他们一定会为他备好饭菜的,心里控制不住地开始不安。

后来,荀巨伯把灶上的剩饭剩菜随意热了一热,就吃了。

这时,祖母一收到他回来的消息,就过来找他了。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抹着眼泪,戚戚哀哀地说:“真是可怜见的哟!你母亲前些日子傍晚出门购物回来,不知道被哪个天杀的小人骑车撞飞了!因为地处偏僻,没有什么人经过,一直到次日早上,有人出门劳作,经过那处时才发现你母亲,跑来告诉我们。那时候,你父亲和兄长都不在家,只有我和你祖父两个老胳膊老腿。你祖父跟着去了,只见到你母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身下鲜血淌了一地,身体手脚都凹陷进去,皮肉撕裂,跟泥土烂融在了一块。你祖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艰难地把你母亲搬上车送医。一直昏迷不醒,大夫好几次都说要准备后事了,前几天才没有那么严重,脱离生命危险。现在你父亲和大兄在照顾她。”

荀巨伯机械地往嘴里塞着东西,泪水模糊了视线,留到嘴里,满嘴苦涩。

一直到深夜,躺在床上,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自己哭了,有意识地控制住,只是抽噎个不停,泪流不止。

其实,后来荀巨伯是有点埋怨家里人的,为何不告诉自己;也埋怨自己,为什么要轻易地相信了他们的说法,明明还有矛盾之处。

这一次,是最难受的,但因为得知消息时,已经没有了失去的威胁,所以对死亡的感触也不算深。

第四次接触死亡,荀巨伯对死亡的印象,大概就是,失去。

除了五次亲近之人的死亡,平时也会听到过相关消息或者遇到过丧事,可能是陌生人或者是仅有几面之缘的同村之人,出于为人本能的同理心,会感慨悲伤;也许是名望远扬的志士仁人,可能会痛惜难过。

但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什么原因,心里对死亡的认识总是隔了一层。

这一次,面对日夜相伴,亲密相处了四年之久的妻子,至亲至爱之人,在自己面前以这种难产的方式离去,一尸两命,荀巨伯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巨大威力。大喜大悲,灵魂赤裸裸地袒露在死亡面前,认识到了死亡,大概就是,恐惧。

陈凌曾经评价荀巨伯“冷静自持,不会大悲也不会大喜”,荀巨伯也深以为然。但这一次却深刻领悟到自己曾经是多么地误,自诩看破世事,淡然通透,都是自以为是。非是平时在家人的羽翼下生活,被庇护得太好,经历过的事情太少,远远不到考验自己心态的地步。真的遇到大麻烦,手忙脚乱,怀疑人生才是真的。他的通透不执着,那就像是水面上倒映着的一溪月,看似触手可及,其实高不可攀,一颗有些许分量的石块投下去,就轻易破碎。

旁人看着荀巨伯在为妻子举行了丧仪之后,虽然表现平静,但是身体却迅速消瘦下来,曾经合身的衣服,像是空荡荡地挂在竹竿上,便一致认为荀巨伯是悲痛于妻子的死亡。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妻子的死亡强硬地唤醒了他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恐惧。

不知为何,对死亡的恐惧,就像镌刻在灵魂里的特性,即使历经了轮回的洗礼,也没有抹去,反而依然带着一起转生成人。

在初初记事时,家里逢年过节举行祭祀活动,家人说,只要虔诚跪拜,就会保佑你心想事成。荀巨伯信以为真,每一次都恭敬叩首,虔诚祈祷,祈祷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也许是从小养在祖母膝下,而祖母药罐子的印象实在深刻,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顿顿把药当饭吃,加上旁人总说祖母身体不好,年事已高,让荀巨伯平时要注意点,莫让祖母摔倒了。祖母也常常自嘲说,哪一天眼睛闭上就再也睁不开了。

后来,荀巨伯每一天都会在人时,偷偷地跑到祠堂祭拜,祈祷祖母身体健康。后来被祖母发现后,祖母问他缘由,荀巨伯不好意思说出真相,也唯恐说出口会成真,便只说是“觉得好玩”。祖母闻言,没有怀疑,只是好笑地阻止了,说不能如此随便地烦扰先人神灵。

于是,偷偷祭拜的事就此作罢。

此计不通,还有另一条妙计。荀巨伯曾经听到有人说写上祈祷语,虔诚供奉后,放在床头,可以保佑那人平平安安。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